《〈孟子〉学习笔记242,7-7-1,离娄章句上7-1》
【孟子曰:"天下有道,小德役大德,小贤役大贤;天下无道,小役大,弱役强。斯二者,天也,顺天者存,逆天者亡。"】
今天是丁酉年癸卯月庚子日,二月十八,2017年3月14日星期二。
一.天,是什么?
1, 孟子说,大体而言人分为两类:如果不是发布命令而役使别人的,就是接受命令而服务别人的。虽然分为两类人是定式,但却有尚德、尚力两种区别。
如果天下有道,人人修德,那么,地位的贵贱就会按照德之大小作为依据,所以,大德的人就有小德的人为他服务,大贤的人就有小贤的人为他服务;下达指令的人不会持势而自命为尊,服务的人也不会畏惧势力而自屈而服,这是尚德时代的形态。
如果天下无道,人不修德,德就不见了,只剩下势力作为大小排序的依据,势力小的就被势力大的役使,力量弱的就被力量大的役使;就好像达尔文说的弱肉强食的自然法则一样,这是尚力时代的形态。
世道不一样,同样是两类人,但却又有本质的差别,张居正先生将其讲解为理势,一个出于理,一个出于势。理是天理,势是势力。尚德时代,依照德的大小作为贵贱的依据,那么,社会体系端正而道理明白,这是天理理当如此;尚力时代,依照势力大小作为重轻的依据,那么,大家虽然心里有数而争夺平息,这是出于形势不得不如此。
2,关键点来了。
孟子接着说:”斯二者,天也“。这个”天“怎么理解?这是这篇文章的关键点。搞懂了这个”天“字,这篇文章就读通了,搞错了这个”天“字,这篇文章就能成为“杀人心志的毒药,刺瞎后人的眼睛的一根针”。
今晨,从朱子、张居正先生、焦循先生一直到杨伯峻先生的译注,一个一个翻过来,都没能找到入心的解读。不是他们讲解有误,他们的讲解当然准确,但是,朱子和张居正先生重点落实在义理对比之上,焦循先生这一节的讲解简略,杨伯峻先生的译注是直译,他是不管深入讲解的。所以说,他们的讲解都是各有精彩,只能说我脑袋笨,兼之脑袋里的存货太少,导致我怎么都解不通这个”天“字。这个"天”字把我困了一个早晨。
如果把“斯二者,天也”理解为”这两者,就是天理“,那就完蛋了!等于孟子教我说,哪个势力大就听谁的,这是老天的定理,你别折腾了,从了吧。要我说,那他奶奶的这还是孟子吗?我每天大清早摸黑起床学孟子,就是为了学着做这么一个混账人,过这么一个混账人生?
闹铃响了,这个‘天“还没搞懂。
搞懂这个”天“,花了一个小时。我是在地铁上读南老的讲解读了一个小时。很长的一篇。这才搞懂了这个千古“天”案。
南老讲解说,天,在文言文中有多个解释,在不同的语境里,需要使用不同的内涵。
2-1,代表天文天体的天;
2-2,天理,天理良心,就是人的思想感情中公认的部分,有的公认是对的,有的公认是不对的,这叫做天理。
2-3,哲学本体论意义上的天,比如说《中庸》中的“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这个“天”是代表了本体。
2-4,,最后,天,也代表一个法则、一个原则。
“斯二者,天也”,这个“天”指一个法则,一个呆板的原则,但是这里面不包含对和错。没有是非善恶的判断,只是一个现象描述。孟子的意思是说,尚德的时代,社会上的大家尊重伦常道德,这个时候,贤德的人、有才能的人,自然受人尊重,这是当然的道理;而当尚力时代的乱世的时候,道德和公理没有了,只有强权。为什么这样演变呢?孟子说,这是自然的法则,这个自然法则就是天意。
二,“顺天者存,逆天者亡”,这个“天”,又代表什么?
南老讲解说,这个天,则表示天理。
这个天,跟上一个天不一样。这样一来,这句话收尾的时候,做了一个大捌弯儿,这样的收尾很提气,我喜欢。顺天者存,是顺着天理是好的,天理是上天有好生之德,是至善,是生生不已;相反,逆天者亡,乱世的时候,强大的欺凌弱小,力量大的欺负力量小的,这是逆天而行,凡是逆天而行的,没有不失败的。
有人会说,一个"天",一会儿这个意思,一会儿那个意思,这是可能的吗?我也这样想过,当时正放着很大音量的交响乐。我就想,同样是音阶6(发音啦),在不同旋律中表现出来的思想情感可以万千之别,为什么一个"天"就不能有两个意义的表达呢?
释然。畅然。
【学习参考书目】
《四书章句集注》朱熹著
《张居正讲解<孟子>》张居正著
《读四书大全说》王夫之著
《孟子正义》焦循著
《孟子译注》杨伯峻著
《孟子与离娄》南怀瑾讲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