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跟儿子闲聊,我说:儿子,你有没有什么特别喜欢的东西,或者感兴趣的方向,对未来有什么想法吗?儿子说:喜欢自媒体。我问:你打算将来发展职业?有什么计划吗?儿子说:不是很成熟,只是一个想法。
对于新兴事物,作为受传统教育长大的我们来说,真得觉得是不靠谱,总是惯性思维,认为不稳定对生活没保障,而总是忽略人在其中的创造性和幸福感。虽然我没有直接在嘴上反对儿子的想法,但心里是不大认同的。所以,三五句话就把天聊死了。既给不了孩子鼓励与支持,也给不了建设性的意见。如果猫妈是您的话,会怎么处理这件事呢?我首先想到的就是:臭小子不错啊,自己这么有想法,去试试,需要我做什么说话。(这是我现在想到的,可面对儿子我想不到,也说不出来,是为什么呢?思维受限?)
事后自己反复思索,一是自己不了解自媒体,意识上就本能的排斥,认为它不好;二是对未来的不确定自然有恐慌,就是猫妈常说的,认为孩子不上大学没学历,一切都完了;三是对孩子本身这个人不信任,潜意识里认为孩子不能创造,凭他自己不能实现自己的目标及梦想。这个认知的根源还是来自于当下孩子的行为表现,即不上学在家无所事事。
猫妈讲过,先发现自己有什么,在有的基础上再去调动生命力的生发,去产生无限创造力。对于孩子现在有什么,我还是没有什么认知,还只是片面地认为孩子不上下求索,不作为,不上进。但是我并没有打压孩子,让他按照自己步调探索前进,哪怕他打游戏,玩手机,睡觉、吃饭不规律。那么现在我看到的是:孩子从原来的愁容满面到现在的从容淡定,从原来的情绪受限到现在的自我调整,从原来的不自律不自控到现在的有时间、有规律的玩耍,从原来的自我折腾到现在的“安分守己”。
现在想想,自己的恐慌确实造成了孩子不会选择。以前孩子不管要做什么,父母都是以打压、限制的方式去应对,生怕孩子做错、走错,踏入深渊。比如,儿子说换电脑,先后折腾了几次,我们怕他沉迷游戏不能自制,就想方阻挠,可事实是阻挠不但没有效果,反而起到反作用。让孩子产生我不配获得的匮乏感,然后越发想方设法的得到。这也是听了多次猫妈的解析之后才有的认知。跟着猫妈时间越长,越来越觉得父母的“自以为是”真得是太可悲。
请猫妈根据事件帮我解析一下,除了不断提升能量,我现在还需要改进哪一点。我现在特别烦恼和儿子沟通的问题,找不着话题,也不会开玩笑,更不会不正经的和儿子打嘴仗,这要怎么破?我认为自己就是严肃的过分,连玩笑也开不得。原来老公及外人和我开玩笑,我都是急眼的。以前觉得自己挺好,现在反认为这是自己最大的缺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