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社会,消费升级不仅仅体现在对产品质量要求和消费结构变化层面,更多地体现了消费习惯的转变和个性化的需求。全球第一经济体美国,2017年的线上消费首次超过了线下消费。线上购物,实现了消费者随时随地购买自己心仪的来自全球的商品,这一消费方式从时间和空间上拉近了与消费者的距离,从价格和款式上提供了消费者更多的选择面,从消费习惯和心理上又符合了消费者的消费需求。
正因如此,传统外贸行业受到了新型跨境电商的冲击与挑战,广交会的效果一届不如一届,而关于电商的展会和对接会却办得风生水起。国内电商直接面对国外终端消费者,和国外当地电商、线下批发商、门店竞争,更低的价格、更优质的产品、更快速的推陈出新,很快在这一竞争当中占据了一席之地。而国外的批发商、进口商在竞争中受到了一定影响,不断缩减进口量并压低价格,却在小批量、多样化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又反向影响到了国内工厂或传统外贸企业。即出现了消费升级对传统外贸企业的“外层阵痛”。
“以不变应万变”的对策在这个瞬息万变的外贸竞争中已经难以立足,变则通,通则达,“外层阵痛”刺激了传统外贸企业对内部的变革和结构的调整。有缩减体量、精简人员以求自保的,也有增加投入、招兵买马奋力一搏的,更有革旧从新、另辟蹊径谋求发展的。不管如何选择,都将面临着由这一“外层阵痛”诱发的“内层阵痛”。
跨境电商已经进入了后红利时代,却依然留给转型中的传统外贸企业些许机会。其一,传统外贸企业的业务性质决定了其比传统外贸工厂能够更加灵活的进行业务和人员的结构调整;其二,传统外贸企业对国外市场的需求变化和流行趋势具有一定的敏感性,能够更快的接收到前沿信息;其三,多年的外贸基础奠定了较多的工厂资源,能够在产品开发与选择、采购数量与成本等方面得到工厂的配合(双刃剑,有时候也会受制于此);其四,跨境电商有一定的语言门槛,也有进出口这一外贸的经营资质和操作流程,与国内电商和生产厂家相比,传统外贸企业恰恰在这方面具有一定优势。
我司从2017年初开始转型涉足跨境电商,一年多的探索和积累,虽然走过弯路,也有稍许不足,却也收获了不少的实战经验和心得,让我们更加有信心在转型跨境电商的这条道路上继续走下去。以下心得希望能够与同行朋友们一起探讨,一起进步:
(一)组建专业的跨境电商团队,以再创业的心态对待企业转型。空降兵也好,内部培养也好,不管怎样,在决定转型的那一刻起,组建专业的跨境电商团队是最为首要的任务。跨境电商是“跨境”与“电商”两个不同行业之间擦出的火花,有传统外贸的采购、出口等基础的业务流程,也有线上销售所必备的运营技巧,仅仅以试一试的心态和人员兼职的方式肯定是行不通的。
(二)从自己熟悉的领域行业入手,寻找细分市场的突破口,开发设计对口销售市场的产品。传统外贸企业都有自己熟悉的产品领域,选择自己所处的行业为切入点,可以保证对产品的熟知与了解,洞悉客户的需求与变化,也更容易找到并打开销售局面的细分市场。
(三)创立自己的品牌,树立品牌形象。虽然电商销售打破了品牌销售的垄断局面,消费者们更愿意去尝试那些新鲜好玩、价廉物美的实用性产品,即使他从来没听说过这个品牌。但随着销售的不断提升,产品具有了一定的市场份额,统一的品牌形象能够快速俘获我们的第一批忠实客户。
(四)注重成本控制与核算,精细化运营,将有限的资源运用到最有成效的产品上。盲目的转型,不计成本的投入,粗犷的管理模式,必将压垮转型中的传统外贸企业。传统外贸不需要过多地考虑库存压力、物流成本、产品退货等,而这些成本在跨境电商运营中却是十分地重要。采购批量的大小,库存控制的数量、物流渠道的选择、产品销售的定价、售后服务的质量都将最终体现在销售利润上。
(五)耐得住寂寞,守得住繁华。做了跨境电商之后,就基本与休假说再见,白天要运营、要优化,要与供应商、物流商打交道,还要做好售后服务,我们夜里国外却是白天购买高峰,要担心优化调整有没有作用,销售情况如何,即使到了周末、法定节假日亦是如此。
跨境电商转型,我们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