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是春季九十天的中分点。二十四节气之一,每年农历二月十五日前后(公历大约为3月20-21日期间),太阳位于黄经0°(春分点)时。
春分三候
元鸟至
雷乃发声
始电
● 初候,元鸟至
元鸟即燕子。春分日后,燕子从南方往北飞,同时开始筑巢。
● 二候,雷乃发声
天地间阴阳二气相激而发雷声。春分对应的消息卦为“雷天大壮”,上二阴,下四阳。阳渐盛欲出,而犹有阴相激,则发雷声。
● 三候,始电
电为雷之光。阳气盛而泄时,则光生。一说雷为阳而电为阴,阳先行而阴始动,故先雷后电。
春分习俗
● 竖蛋
在每年的春分那一天,世界各地都会有数以千万计的人在做“竖蛋”试验。其玩法确简单易行且富有趣味:选择一个光滑匀称、刚生下四五天的新鲜鸡蛋,轻手轻脚地在桌子上把它竖起来。虽然失败者颇多,但成功者也不少。春分成了竖蛋游戏的最佳时光,故有“春分到,蛋儿俏”的说法。竖立起来的蛋儿好不风光。
● 吃春菜
昔日四邑(现在加上鹤山为五邑)的开平苍城镇的谢姓,有个不成节的习俗,叫做“春分吃春菜”。“春菜”是一种野苋菜,乡人称之为“春碧蒿”。逢春分那天,全村人都去采摘春菜。在田野中搜寻时,多见是嫩绿的,细细棵,约有巴掌那样长短。采回的春菜一般家里与鱼片“滚汤”,名曰“春汤”。有顺口溜道:“春汤灌脏,洗涤肝肠。阖家老少,平安健康。”一年自春,人们祈求的还是家宅安宁,身壮力健。
● 祭日
春分习俗中最主要的是祭日,最早从周代就开始了。《礼记》说:“祭日于坛。”唐代孔颖达做疏称:“谓春分也。”此俗历代相传。清人潘荣陛在《帝京岁时纪胜》中说:“春分祭日,秋分祭月,乃国之大典,士民不得擅祀。”
春分养生
《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篇》曰:“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春分是一年四季中,阴阳二气势均力敌,昼夜时间相同,气温寒暑各半的时期,故中医认为,春分时节是调节体内阴阳平衡、协调机体功能的重要时机,养生重在平和,注意保持人体的阴阳平衡状态。
● 热敏悬灸
春分,也是春天里热敏悬灸的好时节。《黄帝内经》中有“冬不藏精,春必病温”的说法。虽然是说在冬天里如果不收敛内含,藏住精气,到了春天就会生病。但是在春天里如果不注意养生防病,也会生病的。因此在春季扶住人体正气,也是十分重要的。在春分前后对相应的穴位进行热敏悬灸,也是扶正祛邪的一种方法,可以达到助阳祛寒、柔肝伸筋、健脾暖胃、疏肝理气等作用。
●平衡阴阳罐
“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素问·至真要大论》
平衡阴阳罐保健的关键就在于根据证候的属性来调节阴阳的偏盛偏衰,使机体转归于“阴平阳秘”,恢复其正常的生理功能,从而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
中医认为,背部是督脉经和膀胱经所 处的区域,五脏六腑的精气集中于背俞穴,阳气较盛。因此,“打通”这两条经络 就能使身体有一个质的升华。所谓的“打 通”就是让经络气滞血瘀的状态得以疏 通,让气血运行顺畅、火热得泻,让新陈代 谢旺盛,使得机体保持最佳状态。
春分时节,饮食方面的原则是忌大热大寒,力求中和。
● 饮食清淡,多吃新鲜蔬菜
多吃新鲜蔬菜,有助于人体应时知节,与自然相融合。
春笋、菠菜、芹菜、韭菜、莴苣、葱、豆苗、蒜苗、木耳菜、油菜、等当季蔬菜,都是不错的选择。以及鸡、蛋、牛奶、山药、莲子、银耳等营养丰富的温补食物,都适合这一季节进食。
● 食物的搭配、烹调上注意阴阳互补
食物分寒、热、温、凉、平五种属性。在搭配、烹调时候,要充分考虑。
比如说,烹调鱼、虾、蟹等寒性食物时,添加葱、姜、酒、蒜、醋等发热的调料,可缓解寒性食材的寒凉;在食用牛羊肉等发热食材后,就要配上一些滋阴食材,达到阴阳互补之功效。
● 调适寒温、预防感冒
春分后气候多变,遇有大风大雨要尽量不外出,根据气候变化和个人体质,注意增减衣被。体弱多病者,穿衣服注重下厚上薄,注意下肢和脚部保暖。适当户外运动,促进人体气血通畅。
● 早睡早起,精力充沛
睡眠充足能助人心情平和、提高免疫力,白天人会充满活力,也有利血压稳定、心脏健康。早睡早起,保证6-8小时睡眠,可迎合春天之朝气,消除成年人暮气;如果觉得困乏,不妨补个午觉,消除疲劳。
《春分》
日月阳阴两均天,玄鸟不辞桃花寒。
从来今日竖鸡子,川上良人放纸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