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说件怪不好意思的事:除了冬天嘴唇开裂时的润唇膏,我从来没有往嘴唇上抹过任何东西。
在这个女人不管老少俊丑,差不多都会抹出鲜亮唇色的城市,我竟然没有觉得自己是个异类而存活至今,这足以说明自己的另类的审美观而不自觉。
现在想想,其实是完全一副“放弃治疗”的姿态。
最近真的不断有人提醒我:年级大了,要注意形象,没有丑婆娘,只有懒婆娘。这话听了那么多年,从来没往心里去。可是今年,我却当回事了。
想起一件过往的破事:大约十年前——那时多年轻啊——一个高中同学来看我,叙叙旧,他请我吃了一顿饭,我送给他一个不值钱的小礼物,然后就在饭店门口挥手告别。最为诡异的是,过了几天,QQ空间里一位陌生人就在“说说”下面“奉劝”我,大意就是,这么大年纪了,也不打扮打扮自己,就凭那乱糟糟的样子还和别人老公一起吃饭云云。我猜测是那位那位男同学的妻子,怀疑一切和自己老公来往的女子。
果断拉黑这位男同学,不管怎样,不打扮、乱糟糟之类的词肯定是他转而描述给妻子的。
现在想想,不注意形象,连做普通同学都会被人嘲笑;可笑那时总浑浑噩噩,自以为是,总认为这世界评判人的标准应该多元化,不会只凭穿着打扮吧?
认知确实有先后快慢之分。我是人到中年才明白,必须整理好皮囊。“懒”是借口,“不会”也只是借口,皮囊臭烘烘乱糟糟,不会有人有耐心观察挖掘你所谓内心世界的。何况,中年人内心,杂乱荒凉,外表再不整饬,内心的秩序也所剩无几。
(2)
国庆第一天单位值班,我第一次涂抹上口红出了门。
镜前看看,有点不认识自己的样子,确实得承认很不一样,好看。连一向对我视而不见的家人也注意到了,啧啧称奇。
这是支全新的橘色系口红,网购的。同事说要店里试色的,暂时没经验没时间,又怕左拖右拖,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开始,于是在购物平台快速入了两支。也不知道涂法,百度上随便看了下教程,好在不用唇线啊润唇膏什么的,也不难。
于是值班这一天,我的注意力基本都在嘴唇上了。
第一是觉得嘴唇干,一直想用舌头去舔,想到有唇膏,自然就忍住。于是强烈地感觉到嘴唇的存在。
第二是喝水时,杯沿会留下红色印迹。大家都会留吗?大家是怎么处理的?自家的杯子也就算了,去做客或者宴会或者其他正式场合,会不会算失礼?怪不得那么多电影电视中出轨男女被暴露小秘密,很多都是因为衣服上、皮肤上一个鲜红的唇印。呵呵,没想到口红这么容易处处留情。
第三担忧是,可不可以吃啊?长年累月各种色彩吃进去,人会中毒吗?也不知道什么原料做的,总归不是食物对不对?是不是牌子越好,东西越贵越无毒?有没有口红毒性大数据啊?有没有安全系数排行榜啊?
最后还有一点。那天值班,上午对着上级部门的视频点名,看到镜头里唇红齿白的自己,心情大好。可是午餐过后,唇色几乎消失殆尽。我是看过各种场合里,各样的女性拿出小镜子公开补妆,但是临到自己却怎么也不好意思。后来还是偷偷溜到洗手间,“对镜贴花黄”。公开补色有没有什么礼仪和忌讳?怎么才能克服心理障碍在人前正大光明地涂抹口红?
呵,心理戏呀,乱如麻。
(3)
大家都知道“狄德罗效应”吧?狄德罗因为得到一件华美的睡衣,为了和睡衣相配,他将家具和地毯尽数换了。这种“配套效应”,专指人们在拥有了一件新的物品后,不断配置与其相适应的物品,以达到心理上平衡的现象。
社会学家将这种效应解释为“过度消费”,不全然正确。适度的配套还是非常有必要的,这就像上班就应该穿正式点的衣服,而去海边草原度假,就没必要穿得一本正经了。
起码,我现在觉得,口红肯定不会单独存在的,和它配套的应该有更多的内容:
比如干净的面容和头发;
比如整洁的衣饰;
比如优雅的举止(我承认以前偶尔说脏话,走路太快,动作粗鲁);
比如说话轻声慢语,不发脾气;
比如更加恬静和美好的内在……
哈哈,如果一支口红就能带来这么多改变,我岂不是赚大发了!
希望下一次可以写一篇《一支口红带来的改变》,希望这一篇可以是尽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