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编托尔斯泰一句话:幸福的孩子是相似的幸福,不幸的孩子却各有各的不幸。
大概所有的“坏”孩子都是那些“不幸的孩子”吧。
当了老师多年,接触了太多的孩子,有“好”也有“坏”,我把大部分经历放在那些“坏孩子”身上,不是因为我多有爱,而是,我看到了他们背后的“不幸”,我在想:如果那些也是我所经历的,我也会成为他们那样吧。
(注:文中任何孩子都不是特指某个孩子,而是我接触的一类孩子。所以,具体细节会有所不同。)
小A,偷窃的孩子:
偷窃的孩子常常也是说谎的孩子。
小A是我碰到的比较棘手的情况,经常偷窃同学的东西,刚开始开始以为是拿错了,因为平时他还算是个“好孩子”,但慢慢发现不是那么回事,除了会故意“偷窃”,还会说谎,而且水平不低。这实在让老师头疼,不管如何讲道理,批评,甚至家长听说后对他打骂,多次带伤回学校,而没过一周还是偷东西,然后编制出来各种理由。实在让人气愤。
小A的背后:
后来与他聊天,发现他所谓的“家长”只是年迈的奶奶和一位尚未成年的哥哥,他自己也不知道爸爸妈妈在哪里,只是很长时间才能见到一次。每次犯错了之后,招来的只是哥哥一顿胖揍。每次谈到他的家庭,似乎他没有太多眷恋,有的只是淡漠……
当没有了陪伴,就像小树没有了阳光,我们如何让他茁壮成长?
小B,充满坏脾气的孩子:
充满坏脾气的孩子常常也是不符从管教的孩子。
小B的例子,在校园里并不少见,应该是非常让老师头疼的。因为影响力很大。当他发脾气的时候六亲不认,对管他的人破口大骂,甚至会对老师同学大打出手。
小B平时确是一副很随和的样子,不仅随和还很愿意粘着别人,别人说什么都接受,怎么都可以。如此两极分化,会让很多人都害怕。
小B的背后:
小B的情况,似乎并不是那么理想。孩子总会淘气,家长会因为他不听话生气,然后就会打骂他。而打骂过后,又会觉得很对不起孩子,又开始不断的弥补,孩子想要什么就给什么,不让孩子做任何事情,甚至是会超越底线。于是,矛盾出现了,一会儿,和颜悦色,一会暴跳如雷。最重要的是,他并不知道什么才是准则,是否受到惩罚取决于家长的情绪状态。孩子凌乱了……
没有父母不爱孩子,但是爱不是“听从”,严厉不是“打骂”,从一而终的标准才能让孩子不凌乱。
小C,惹是生非的孩子:
小C以前特别听话,父母要求干什么就干什么,可是随着年龄增长,情况越来越不一样。在父母面前依然是个乖孩子,但在学校开始惹是生非,惹完之后,还会撒谎扭曲事实,避免家长的责罚。
小C的背后:
他的家长非常优秀,也要求孩子非常优秀。所以,给孩子报了很多兴趣班,只要回家没有任何休息的时间,更没有和父母“相处”的时间。有的仅仅是父母带他去各种兴趣班的路上。父母在意的是他是否优秀,如果不够优秀是无法被接受的,他本身似乎并不重要。于是无意间他会表达出“我不喜欢这个家”。
关注“优秀”,到底是为了培养孩子?还是为了满足自己内心的那个“不能自我接纳的小孩”?
小D,破坏规矩的孩子:
破坏规矩的孩子常常是目无权威和规矩的。
小E并不招人讨厌,因为他本性不坏,而且还很聪明,不伤害别人。但是,他对于规矩从来没有任何概念。上课可以随便进出教室,随意说话,想不上课就不上了,然后做各种恶作剧超乎你的相像。在家也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甚至未和家人沟通就拿钱出去玩了,回来一分钱没剩。
小D的背后:
他有一个成功的家长,但是仅仅是事业上的成功。在家中,他基本见不到父母,能得到的仅仅是钱,花不完的钱。对于做错了什么或者是做好了什么,都不会怎样,因为家长要让他“自由发展”。
他经常暗自流泪,因为他发现自己并不优秀,他希望自己能像其他人一样优秀,但却无法改变,因为他连克服困难的毅力都没有。
毫无拘束不是幸福,当任何事情不经过努力都能得到时,也就不会带来什么快乐,比如空气和阳光。如果我们以为不给孩子约束就是爱,那就走在了毁灭孩子的路上。
后记:生活中,还有好多“坏孩子”,也还有好多故事。但是,如果,你在文中读出来“孩子的问题都是家庭的问题,甚至是父母的问题”,那你就错了。“每个父母也都是孩子,他们在养育孩子的时候,也在‘养育自己’”,可惜的是,我们有太多的“知识教育”,却缺少对人本身的滋养;我们有太多对孩子的“教育”,却缺少了对成人的滋养。
如果,你会担心既然这样“不幸”,会不会影响他们终生!的确是,但也不全是。人是神奇的智能生物,这个智能不仅体现在智力上,还体现在“自我修复”上。一个人终其一生,会慢慢变的“完整”,也许通过时间,也许经历一件事情,也许遇到一位贵人,只要他愿意,终究那些“不幸”以及带来的经历将会成为一生的财富。
我们能做的就是对待孩子的“错误”行为不要太着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