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一篇《什么是设计经营》一文中提到了创新的死亡之谷,设计经营的理念也是跨越死亡之谷的方法之一。但什么是创新的死亡之谷,如何来对策呢?本篇为你解读。
定义:科技成果无法有效地商品化、产业化,导致科技成果与产业化发展之间出现断层,被称为科技成果转化的“死亡之谷 valley of death”现象。这种现象普遍存在于各国创新活动中,我国尤其明显。数据显示,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率仅为10%左右,远低于发达国家40%的水平。正因此,如何跨越这一“死亡之谷”,就成为当前我国推动创新发展的重要政策着力点。如下图示意。
死亡之谷为累积利润(损失)的曲线,即在初期由于有资金在推动,所以只能产出一定的科技进展,但无法进行商品化,因此资金是慢慢减少的,即损失在加大。随着科技成果的成形,在商用化转化阶段,如果能通过有效的运转则可能会慢慢有一定的利润到顺利演变成商业模型,或者得到资本的认可与投入,得到良性的运转也可以演变成商业成果。但不幸的是,大部分科技的创新都在成果显现后无法进行产业化或者商业化的转化,造成了项目的暂停、停滞或终结。所以需要跨越的就是死亡之谷。即Bridge the valley of death。
从科技成果的发展路径,也可以看出来,首先是基于基础研究或者理论创新,然后进行一定的研发投入,接着就进入到商品的科技转化,销售样品制造、小批推广到最后成功量产运作。注意量产也并不意味着成功,可能是成功的产品,而是必须是市场认可的成功产品,才能算是成功的商业转化成果。很多科技成果,新的产线也投了,产品也做出来了,还是没有市场,结果也是没有用的。
为什么要谈死亡之谷?因为如果不能从理论层面有个清楚的认识的话,作为创新者就无法客观的面对自己所遇到的困难,毕竟这种困难也是很多创新者都遇到的,所以也需要以平常心反省自己的问题点跨过“死亡之谷”,迈向成功。
如何跨越死亡之谷呢?作为创新者需要注意如下四点:
1)过度工程主义:即沉迷于复杂的工程技术方面,不能清楚认知自己当初设立项目时的愿景。大部分都是过于耽误在技术细节层面,所有的细节又缠绕在一起了,最后把不重要的技术问题变成了项目的最大问题。对于这种问题,首先需要回到自己的项目背景上,看看所谓的技术对未来项目的结果影响度有多大,是否有替代解决方案,是否会花费更多的费用甚至超出了资金所能承受的范围。
2)缺少商业价值:从科技成果到产业化的结合,是需要商业模型的推动,如何识别。除了自身的经验外,更多的是需要从专家、行业资深人士或者对标先进企业来确立自身的目标。记住,任何科技成果本身都具有商业价值,关键是如何去使用。
3)开发周期过长:我就接触过一家企业,创新的理论和模型都不错,也小有雏形了,但由于迟迟沉迷于产品的完美打造,错失了投入市场的时机,导致被竞争对手先于一步占领市场,造成了商业化的被动。记住,时机就是战机,有的时候快就是力量,把握火候和时机非常关键。
4)市场理解不充分:其实与上述三点都有关系,最终无论多么伟大的创新都要以市场为检验,如果不去目标客户或者潜在客户收集自己的市场反馈或未来需求,那就是纯粹的闭门造车。如何能成功?再好的理论和模型都没有用。
仍是回到宏观层面,我们国家随着经济大国向强国的转变、国内外双循环的开启,未来的市场和客户与现有的状态都会有差异,必须清醒的意识到目前市场的千变万化才能彻底的把自己放到一个谋划全局的位置,而不是坐井观天的位置,始终爬不出这个井,无法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