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看春晚时,非常的困惑,现在春节联欢晚会的条件越来越好,灯光越来越炫酷,画质也更清新,但是再也没有小时候一家人围在电视机前看春晚的温暖了,这是为什么?
现在人们的娱乐方式增多。在40年前,很多户人家甚至连电视机都没有,在一年来满是劳动的汗水,在过年时,可能唯一的娱乐方式就是坐在电视机前看春晚,由于匮乏,所以显得弥足珍贵,人们都津津乐道的品味着春晚,生怕错过一点点精彩瞬间;但是40年后的我们, 手机开始普及,越来越多的软件可以供我们消遣,现代人类更在乎精神上的满足,那些刺激令人上瘾的游戏,刷不停的短视频,似乎更符合现代年轻人的口味,但毕竟春节要面向全年龄段的百姓,一定没有游戏上瘾,所以现在人的娱乐方式增多了,人们可以选择游戏快手,春晚就显得更加乏味。
春节的质量越来越糟糕 。就拿最重要经典的小品来说, 质量可以分为小品的情节,包袱的设置,以及演员的表演能力。二三十年前的小品,情节十分的饱满生动,因为大多都是我们百姓的生活当中常见事,就像“忽悠客人”这一情节,在现实生活中也不少见,所以就显得十分形象生动,但是如今的小品,可以说没有情节,呆板生硬,也没有创新,那古板的情节,看得台下的观众是十分尴尬,再说说包袱的设置,二三十年前的小品包袱的设置都是来自小品当中,高潮,矛盾中的,不像现在的小品,更多的幽默是来自演员“硬”设置,演员们凭借自己的特性,设置的包袱甚至与情节不搭边儿,所以就显得更加冰冷,尤其是春晚的演员们,以前的小品的演员们都是专业的喜剧演员,那是出场自带幽默效果呀,但是过分的是现在的小品演员,甚至请一些流量明星,凭借自己的热度硬拉小品。所以现在的春晚,方方面面的品质都不如二三十年前的春晚,品质下降,也是春晚越来越乏味的原因。
小品的性质发生了改变。二三十年前的小品,效果就是为了向观众提供搞笑幽默的戏剧,提供了那些经久不衰的金句,而小品的高度,则是通过事件本身对当时社会的讽刺来提高的;反观现在,似乎不是为了逗观众们笑,只是为了小品结尾,强塞硬装的大道理,显得小品千篇一律,乏味的开场,乏味的情节和结尾的大道理,使现在小品的性质发生了改变,之前是为了幽默效果,现在是为了硬装大道理,可这真的是观众想要的吗?
无论是现代社会的背景,还是春晚本身的品质和性质,都让小品显得乏味,也没有一家人坐在电视机前团圆的温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