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每天做的很多决定最终结果都与预期有偏差,如何才能合理地避开生活中的决策陷阱呢?
《为什么我们的决定常出错》这本书探讨了有关这方面的三个内容,分别是:外在环境干扰、内在决策偏差、旁人决策诱导。
一、外在环境干扰
科学研究表明:信息的不同呈现方式,会对人们的决策产生完全不同的影响。在决策时,以下两种陷阱可能会影响我们的判断:
第一种:纵向推进
同样的一件事情,人们会更愿意选择已起了一个头的那件事,因为这是人性的弱点。所以有些拖延症状的人只要在10秒内开始做了某一件事情,最终都会完成它。
第二种:横向分类
人们对于选择性越多的事情,越容易产生决策的偏差。例如点菜的菜单、超市的购物等。
知道了这些,我们可以采取两种措施避免以上干扰:
001 在投入时间、精力和金钱时,合理计算投入总量。
002 尽量合并同类项,减少决策选择。
二、内在决策偏差
人类天生就容易自我膨胀,认为自己比身边的人更厉害、更好运、更有才干、责任心更强。心理学上把它叫做「高人一等效应」。
了解这个效应后,如何才能做出更合理的决策?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001 工作学习时,提高对自己的要求。因为你以为的正常水平,很可能是高估了自己。
002 做计划时,将完成时间适当延长,任务量适当减小,这样较符合理性范围。
003 与人合作时,加大力度肯定合作伙伴的功劳,这样能让合作更加愉快。
三、旁人决策诱导
我们在做决策时,很大程度上会受到周围人的影响。这样的人主要有三类:分别是陌生人、亲友和权威。
001 陌生人
心理学上有个「从众效应」,就是讲人容易因为群体改变自己的观点、判断和行为,以便和他人保持一致。
人们在陌生地进行购物、饮食等行为时,就容易从众,看到哪家人多就会选择哪家,认为大家都选择的肯定没错。
002 亲友
亲友的影响力更大。通过朋友圈或者亲友推荐的产品,更容易受到青睐。所以社交软件也发达了。
003 权威
生活中,我们还容易受到权威人士(包括专家、明星等)的影响。个人品牌影响力的时代也已经到来。
假如我们和以上三种人做决策的出发点和目标都不同,就用字母X表示,代表不是同路人;如果出发点不同,但目标一致,就用字母Y表示,代表可以共同前进。这样分辨就可以避免落入诱导的陷阱。
总结一下,我们今天分享了影响决策的三个方面,分别是外在环境干扰、内在决策偏差和旁人决策诱导。多了解理性决策的原理,能让我们巧妙地避过决策地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