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听过徐颖老师的上的《琥珀》,让我记住了思维清晰、侃侃而谈的徐老师。这一次的课,徐老师选择了革命题材类的文章,同样是直面单元语文要素、清晰地带领着学生一步一步地走近革命英雄事迹的学习中去。
徐老师先出示了预习单,引导学生回顾预习单上的内容。这张预习单的设计很是讲究,围绕着单元导语页文天祥的名言、时间轴、搜集董存瑞的资料以及对于本课主要内容的大意设计,这些内容都与单元语文要素相关联。
接着,聚焦于题目,引导学生了解题目的信息,这里,徐老师告诉学生这篇课文由真实事迹改编,包含着多个信息。
了解了题目,徐老师就带领着学生走进一场战役。请学生厘清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透过板书这种可视化的工具,学生初步感受到人物的形象和战争的激烈。
了解了主要内容,徐老师带领着学生走进一位战士。此时,重点关注导读提示中的问题,引导学生关注人物描写,思考这是一位怎样的战士。学生透过一次又一次的朗读,透过董存瑞主动请战、艰难前进、舍身炸堡时的动作、语言和神态,感受到了董存瑞不畏艰难、不怕牺牲、身手敏捷、战斗力强等特点。这个过程中,徐老师善于引用资料,战友郅顺义的回忆、董存瑞的赫赫战功都让人对于董存瑞有了更多的了解。最让我震撼的是,徐老师善于发现细节,董存瑞舍身炸堡时说的并不是:“为了新中国,冲啊!”徐老师就带领着学生思考董存瑞不说这句话就是否影响他英雄的形象?学生透过这一个问题,进行讨论交流,思维能力得到提升。
徐老师透过这一篇课文,教给了学生学习革命英雄这一类文章的方法,要关注重点信息,要创设具体的情境,只有透过这样的方式,学生才能深度走近文本,走近当时的场景,才能感受革命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