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恰恰天蓝
|| 邀你一起,生命不息,日更不止
「标签化」是我们不可回避的一件事情。
某种意义上说,我们每个人的差异实质是每个人所拥有标签化的差异,是物以类聚人与群分的依据。
曾经有一个小品,演的是一属下本是打算偶尔一次的讨好领导,为领导购买了一张火车票,领导客气的说:辛苦了。下属随口讨好的说:小事一桩,火车站里有内部关系,再难的票都容易搞到手,以后有什么买票的任务就交给他办好了。后来领导一有购票的需求就找他,并介绍其它的朋友也请他帮忙买票,他都完成了任务。这样,一而再,再而三,一来二去,在别人的眼里,这位属下就成了「能搞火车票的高手」。然而真实情况是,他每次都是自己一大早去排队买的票,困难的时候,拿着铺盖通宵排队,真是苦不堪言。这就是「被标签化」。
在企业管理的过程中我也曾深切的体会到这个「被标签化」的厉害,一些在操作上可左可右工作,诸如「资料」或「物品」等等之类的分发,还是领用都得注意,如果在没有界定之前一个部门主动承担了这个任务,一次不打紧,有了两次,或者三次以上,如果在「信息」和「物品」衔接的过程中出了问题,基本上就可以断定那个主动承担部门的责任了。可能主动的部门或人是出于好心,但只要被打上承担主体的标签,难免不会「被标签化」所害。
自己本身也被打上「写字还好」的标签,一路走来,没少帮人写对联、刻试卷、出手抄报和黑板报等,有时已经超出了我的承受范围,耽误了时间浪费了精力,内心还是有那么一点不爽的。
另外,还有一种喜欢自我标签的人,其实他们的内心是特别心虚的,他不敢也不能够用自己实际的才能来表现自己,所以就喜欢口号化的标签了。其实这是本末倒置,长期来看,也是有害的。
这些个负能量的标签,使你被局部定义,在标签化的框架范围内让我们隔绝于世界,而阻碍我们的进步。
当然,不是所有的被标签化都没有积极意义,如果我们能够,主动的挖掘那些正向的标签,对自己成长有益的标签的深度内涵,比如,我要是能把「写字」提升到「书法」的境界,我只是这样想过而已(哈哈),使我们能够真正配得上它的时候,就会发挥被标签化的具大价值。
正因为被标签化如此普遍,不但要小心自己被标签化,更应及注意不要用标签化的眼观人看事。同时,利用好正向标签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