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才是读书的意义?(原问题)
读书的人和不读书的人确实是不一样的。首先时间上来讲,读书的人一部分时间消磨在与文字打交道上了。不读书的人却没有省下时间,要么消磨在吃喝拉撒上,要么消磨在闲散杂事儿上。
有人说读书的人有读书的文化气质、内在涵养,如果,真的读书的话,当然这里是抛却那些为考试、为过关、为晋升、为了什么而读书的读书——那是把读书当工具的读书,读书真的能提高一个人的气质和内在。
不读书呢,脸上看起来就属于混沌状态呢——当然排除那些为数很少的生来就灵性十足的人。读书的人面目明朗,眼光是清澈的,思维是清晰的,智慧的又是圆融的。
读书能有很多附带的意义,而实际上读书的初始意义就是获得前人的社会经验。书本原就是记载古人事件和思维的东西,要想尽快成熟起来,要想有限时间见识大量的社会实践,就读书吧。
现在来讲,读书对于一个人气质提升、思维丰富、有谈资、会思考、开眼界、增加情商都是有益无害的,就是,很容易伤害眼睛。所幸,可以听书,用耳朵反复听,边听边思考,或者做些不需要费心思的事儿。
当然,读书自会有读书的样子,不排除有人装点门面的嫌疑,读书对于排遣孤独、开阔心胸、解闷寻乐都有作用。
我的观点是,读书可以使人一辈子见识好几辈子的事儿,可以到你没去过的地方,能够见到你这辈子可能永远见不到的人,并且,不论感情上还是思维上,大大丰富你的生活。
读书能使你有千里眼,顺风耳。
毫不讳言,人的一生就是体验,这既是过程,又是结果,还是意义。读书成了你体验人生最好的方式。影视作品好多是虚构的,它在婉转曲折之时,叫你乐在其中,而其中的纪录片属于异类,是我的钟爱,就是使人身临其境,再现真实场景,不论历史的还是自然的、地理的,等等,这个属于视听世界的高级享受。
读书,更多能调动你的思维参与,并且不受时间地点限制,你可以蹲厕所读书,你可以旅行在外读书。你也可以茶余饭后读书,或者边干家务边听书,甚至能不厌其烦地叫别人为你朗读上千遍!
读书这件事情,对每个人都是平等的,没有人阻拦你学习,阻拦你读书和思考,即使眼力不行的,你可以听书。读书是自由的事儿,现在的读书方式更多,版本也多,更能够看出一个人对世界的兴趣。
你是个积极生活的人,还是个消极捱日子的人,看你读书的频率和态度就可知晓。世界就是客观的物质和过往的历史所构成的,那些时间沉淀的精华都在书里头,对读书的态度,几乎就是一个人对人生的态度。
有的人不读书,他的世界便小了一半,事实上,客观的世界他真没条件一一接触,所以不读书的人的世界几乎是读书的人的世界的几分之一,毫不夸张。意思就是不读书的人很多是智力未开化者。
请不要把学校受的教育当成读书,我这里提及的读书是,一个人自动自发地寻找书籍去读、去听、去思考、去感同身受。学校固然有启蒙的意义和作用,但是学校并未做到了最终开启一个人智力的结果。人只是懂得了一部分基础,能够通过学习过关,获得了某种工作机会。
大量人学校毕业后,会泯灭,他们达到有工作的高度,却从此颓废起来,和社会的接触仅仅局限在自己身体周遭和同事的协作、交往。我见过走出学校大门再不主动读书的人,为数不少。我见过工作几年后俗不可耐的人,他们呆在那个工作的层次发酸、生锈、发臭,直到退休。为数不少。
看来,好多人当初学校里的读书,也不过是被动的,或者功利的,把读书当成了工具,达到目标,再不读书,偶然有读的,也权当消遣。
事实上真正读书的人很少,你别看他们也手捧了书,装模作样在读。读书是思考的过程,读书更是借助作者的观点促进自己思维的完善过程,读书多了,思考深入,不得不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这是主动的,更多时候却是无意识的。人心向善,实为常理。
所以,久而久之,读书的人的行动会有所改变。也就是说,什么样的人会读什么样的书,什么样的书又会使人更成为什么样的人。(wm197049)思路宽广的人,涉猎也众,他们最终会博学广知,静专不弃的人,也容易成为一个行业的专家。
读书的意义很多,不读书的愚蠢也是姿态万千,但不读书的人都有个结果,那就是越来越愚昧粗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