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生于90年代的农村,年少时候的娱乐节目除了央视1套的动画城和新闻联播之后的电视剧。那时候谁家若是搭了戏台子,就能让十村八乡的老人带着孩子吃罢晚饭就等在台下。
小孩子也最喜欢村里搭了戏台子的日子,他们感兴趣的不是台上咿咿呀呀的唱词,而是能三五成群聚在一起打闹的欢乐时光、还有推着小车来赚外快的买零食老奶奶。
我小的时候跟着祖父母留守在农村,每年暑假的时候有机会去父母打工的城市和他们短暂的相聚。那一年我上小学四年级,正是期末考试前的几天,村里一户人家门口搭起了戏台,小伙伴一早就兴冲冲地约我晚上写完作业去戏台玩,我也兴冲冲地应了约。只是在临出门时遭到了祖母的拒绝:不是还有几天就期末考试了吗,你怎么还有空出去看戏?
我回头笑嘻嘻:没事,晚上回来就好好看书。说罢就朝着我们约定的地方跑了过去。
初夏的黄昏,夕阳映红了天边,夏虫早就开始合奏,衬者农村家家户户烧柴火的“毕剥”声响,十分好听。到了戏台前,夜色还未完全降临,泛黑的蓝色天空下,戏台子周边围了一群先到的小孩子们,台上人抱着二胡、琵琶等叫不出名的琴在试音。我和小伙伴溜到后台,唱戏的人在化妆,花花绿绿的戏服和水袖给年少的我留下的深刻的印象。
天色渐晚,终于远处的景色一点也看不到了,只剩下戏台子周边一圈亮堂之处,台下已经挤满了来看戏的人。
来早了人方能在前排,看得分明,也听得清唱词,来晚了便只能在后排懊恼自己今天晚饭吃得太晚了,时不时还要训斥一下我们这些四处玩闹的小孩子们,叫我们不要太吵,安静地看戏。
我们那边的农村爱看黄梅戏,故事情节完整有趣不拖沓。初夏的夜晚很凉快,我们就在这清凉的夜风里看戏、玩闹、吃零食,等回去时已是深夜,洗漱完睡觉之后,做的梦也是甜的。
几日后的期末考试自然是凉凉,留守在家的我的学习成绩是父母评判祖父母教育我的标准,父母自然是不会对祖父母有斥责之心,便逼着我写下了“保证书”,诸如“下学期一定要考年级xx名”之类。
年前回家时,惊奇地发现村里竟然搭了戏台子,叫“乡村大戏台”,只是冷冷清清,没有人气。也是,现在家家户户都有电视,想看什么节目没有,谁还会冒着冷风来看唱戏呢?一些新生的事物一定会替代掉那些旧时的东西,只是那被替代的东西曾经也是我们的年少,我们的美好回忆,现在,也只能在回忆里惆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