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五章中主要讲了三部分内容:学习改变大脑的物质结构;这些结构的变化改变了大脑的功能组织,学习组织和重组大脑;大脑的不同部位适合于不同时段的学习。
研究表明人在出生前,大脑仅拥有万亿个突触中的很少一部分。出生时,大脑的突触增至成人的三分之一。剩下的突触在出生后形成,这一进程部分地受经验的指引。可见突触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即证实了学习的实质是大脑中新突触的不断建立。当大脑受到外部刺激并反作用于大脑时,突触产生,即联结建立,学习也就产生了。动物的研究表明,出现在突触产生过剩和消失阶段的“修剪”类似于雕刻行为。神经系统建立起大量的连接,然后由经验作用于这个连接网络,选择合适的连接,去除不恰当的连接。剩下了的是经过精雕细凿的最终成品,由此便构成了感觉和后期认知发展的基础。此外,在大脑的不同部位,突触产生过剩和选择过程有异。在经历了突触产生过剩和选择过程之后,大脑出现了另外的变化。而这些变化是由经验所驱动的。不同种类的经验以不同方式制约大脑,其由不同的生理机制和不同的行为事件所驱动。
学习使大脑发生某些变化。也正如此,教学在大脑的发展中起了很大的作用。学习赋予了大脑新的组织模式。大脑的发展常常发生在特定的时间里,利用特定的经验,这些来自环境的信息有助于大脑的组织。在学习的过程中,大脑所发生的变化似乎使神经细胞变得更加有效或有力。语言学习为教学提供了组织大脑功能的特别显著的例证。语言加工通常与左脑密切相关。笔者一直认为,学习是唯一可以激活大脑的途径,学习完这一章之后发现,原来除了学习,奔跑、玩耍和练习也可以激活大脑。难怪在高三最关键的阶段,老师最会让学生下课后出去走走,换换大脑。
记忆不是独立的实体,也非发生在大脑独立的区域的一种现象。记忆的基本加工形式有两类:陈述性记忆和程序性记忆。人们普遍偏向于陈述性记忆。即事实和事件的记忆。不同的学习特征影响到记忆的持续性或脆弱性。例如,比较人们同一物体的词和图片的记忆表明,图片的效果优于前者。同理,如果在学习中同时使用词和图片,图片的这种优势仍然存在。这就告诉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多给学生展示一些图片类的知识。学习效果会更佳些。
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大脑的发展和成熟随着学习的发生而在结构上产生变化。因此,人们认为这些结构的变化是大脑对学习进行编码。总之,多学习、勤思考,多用脑,人才会更聪明。
引自《人是如何学习的》第五章 心理与大脑 约翰·D·布兰斯福特等著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