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食物生产的兴起和扩散
一、为什么说农耕文明是一种自动催化进程?
人口密度上升与食物生产兴起是双向关联的,食物生产往往能增加人口密度,因为每英亩地生产出的可食用卡路里比狩猎—采集多。随着人口密度逐渐上升,生产食物逐渐成为务实的选择,因为这能提高食物产量。
因此,农耕文明是一种自催化的过程,也就是在一个正回馈循环中不断自我催化的过程,这个过程开启后就会加速。人口密度逐渐上升,迫使人们想办法取得更多食物,那些无意中跨入食物生产行当的人就得到了回报。人类社群开始生产食物、定居下来后,生育间隔缩短了,人口于是增加,需要更多的食物。
二、粮食生产的出现和传播的价值究竟是什么?
粮食生产的出现和传播的价值在于:使大多数适于从事农牧业的地区,狩猎—采集者要么被邻近的食物生产者取代,要么改行农牧。史前时代,在狩猎—采集人口本来就很多的地区,以及有地理屏障阻绝食物生产者移入的地区,当地的狩猎—采集者是有时间慢慢过渡到农耕生活,以农民的身份生存下来的。
三、杏仁可以被驯化而橡实不行,为什么?
大多数的野杏仁含有味苦的苦杏仁苷,分解后会产生致命的氰化物。有时一些杏仁树会发生基因突变而无法合成苦杏仁苷。这种没有苦味的野杏仁就是早期农民选择栽种的对象,起先可能只是任其在垃圾堆中发芽、生根,后来则有计划地在果园种植。
橡树抵抗驯化之道主要有三。第一,成长缓慢,得到一颗橡实得等待10年以上的光景,把大部分农民的耐性都磨光了。第二,橡树演化的结果是,橡实的大小和口味似乎都是为松鼠设计的。有橡树的地方就有无数的松鼠,人类哪有机会去挑自己想要的橡实采集?第三,橡树结出的橡实几乎都是苦的,苦得无法下咽。
四、肥沃新月地带有什么优势能够发展出文明的构成要素?
肥沃新月地带的一个优势是气候,该地区属于地中海气候,冬季温和、潮湿,夏季漫长、炎热而干燥。在这种气候条件之下,胜出的植物是那些能熬过漫长干季,雨季来临时得到滋润就能快速生长的植物。肥沃新月地带有许多植物,特别是谷物和豆类,已发展出一套适应环境的能力,造福人群:成为一年生作物,在干季时枯萎、死亡。
肥沃新月地带植物群的第二大优势,是许多作物的野生始祖繁盛且多产,遍野丛生,举目皆是,一些狩猎—采集族群在开始栽种植物之前,就已经过上了长久定居的生活。
肥沃新月地带的第三大优势,就是雌雄同株自花传粉的植物比例很高,这些植物偶尔也行异花传粉。通常自花传粉偶尔又行异花传粉的植物,则可产生新的变种供人选择,对早期农民而言,更求之不得。
肥沃新月地带的第四个优势也得自生物环境的多样:除了可驯化为作物的植物资源丰富,还有许多大型野生哺乳动物可供驯化。
肥沃新月地带早期食物生产的最后一项优势是,那里的狩猎—采集生活形态相形之下竞争力较弱,包括地中海西岸在内的其他地区则不然。
五、安娜卡列妮娜原则和动物驯化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人类驯化动物的成绩,有一个最令人困惑的特征:有些物种被驯化了,可是它们的近亲却没有,似乎没什么道理。结果我们发现,除了少数几个物种有被驯化的潜力,其他的物种都被安娜·卡列尼娜原则排除了。人类与大多数动物不能维持幸福的“婚姻”,许多因素都能导致这个结果,只要碰上一个,就幸福不起来:饮食习性、成长速度、交配习性、性情、恐慌的倾向,以及社群组织的几个特征。只有少数野生哺乳动物能和人类结成伙伴,因为它们在上述几方面都满足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