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在发展过程中,一直在追求智慧,且目标和使命远大,都希望这种追求永无止境,但是过程却艰难曲折。在智慧追求中人们希望从生活经验中挖掘启示,试图通过反思经验并作出反应来获得组织和个人的进步。
当前,尽管很多组织都热衷于从经验中学习,但是初步证据显示从经验中学习并不一定能带来改进。对比多年前成功的的企业或组织来说,由于实务、流程和管理形式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基于当前普遍的生产率判断,当代的组织比之前的组织效率会更高。但于此同时,经验却往往是模糊的,只是基于经验去做出对组织长期发展的推断是很难确定的。因为对曾经成功的企业或组织而言历史认知的模糊性,就会导致经验与信念(目标)及行动(执行)之间的匹配既复杂又容易出错。
毋庸置疑,组织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会遭受“失败”,但这是表面上的失败,不一定是真正的失败。在组织研究领域有个长期的主题:为什么给某个公司带来成功的做法被搬到其他公司后并不一定也能带来成功!在组织中“事后诸葛亮”的现象屡见不鲜。
我们承认从经验中学习具有一定威力,但是从经验中学习也同样存在着一些问题。个人和组织尽管都渴望从经验中获取智慧和方法,但是在这种渴望之下只是基于从经验当中做出的推断往往是具有误导性的。因为,人们在做出推断和决策的过程中容易出现错误(当然这些错误一般通过方法和工具的分析是可以被纠正的),但是更多错误在于经验自身的性质(包括时间、环境、人、背景、资源…等等)给人们在判断上的误导。
那么,在什么条件下,组织可以通过从经验中学习来增长智慧呢?
组织智慧的两个要素:有效的适应环境和优雅的诠释经验。
组织根据愿景设立目标,形成期望,并围绕目标和期望而行动。组织是由既抵制由积累经验所带来的启示、规则、流程、能力和身份所构成的系统。
就此,人们在投入大量精力寻找组织从经验中学习的方法。他们开发出复杂的估计工具、建模工具和战略规划工具,帮助商业公司进行营销、财务、生产和人事等方面的决策制定,帮助组织提高服务的效能和效率。他们设计出复杂的问责制度,流程,帮助各种利益相关者控制组织。更多的咨询公司也形成了传播最佳实务和优秀理论的载体。现代大学纷纷设立管理学院,为私营领域和公共领域培养管理人才。管理教育提供“最佳实务案例”菜单,以及成套的理论(包括营销理论、政治理论、运营理论和公司理论,等等的经验分析理论体系)。
为了提高与环境的匹配度,组织经常对实务、流程和形式进行变革。诚然,还有另外一种更为简单的方式提高与环境的匹配度 —— 改变环境,各行各业的领导者或头部企业经常使用这一方式。从这个角度来看,适应是弱者的事情,强者则制定游戏规则,让别人适应自己。在一定程度上,历史上很多伟大的国家之所以繁荣强大,都是有因为改变制度和环境来适应自己,而不是浪费精力去努力适应环境。这在很多行业的商业帝国(如曾经的通用汽车、壳牌、索尼、IBM等企业)而言,情况也是如此。正如所有例子表明的那样,从长远看,通过改变环境来提高与环境的匹配度会带来一个不良的后果—— 组织适应能力的衰退(强者也有必须要适应环境的时候)。一旦霸主地位丧失,适应能力就会成为加速衰退的软肋。
人们在寻找促进组织从经验中学习的方法的同时,还在进行大量的实证研究和理论研究,希望形成一套理论,描述现实中的组织是如何适应环境的。这方面的工作直接指向理解组织群和个体组织是如何在适应压力之下随着时间而改变的(不一定是主观有意的改变)。在这个方面,组织生态学又为商业公司和公共领域的组织提供了很多适应环境和诠释经验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