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嚣问孙卿子曰:先生议兵,常以仁义为本;仁者爱人,义者循理,然则又何以兵为?凡所为有兵者,为争夺也。
孙卿子曰:非汝所知也!彼仁者爱人,爱人故恶人之害之也;义者循理,循理故恶人之乱之也。彼兵者所以禁暴除害也,非争夺也。故仁者之兵,所存者神,所过者化,若时雨之降,莫不说喜。是以尧伐驩兜,舜伐有苗,禹伐共工,汤伐有夏,文王伐崇,武王伐纣,此四帝两王,皆以仁义之兵,行于天下也。故近者亲其善,远方慕其德,兵不血刃,远迩来服,德盛于此,施及四极。诗曰:“淑人君子,其仪不忒,其仪不忒,正是四国。”此之谓也。
陈嚣是荀子的弟子。他向荀子询问:既然先生以仁义为本,而仁者爱人,那又为何带兵?凶也,不过是为了争夺罢了。
荀子则解释道仁者带兵,不是为了争夺,而是为了避免他人的伤害。仁者之兵,带来的,是和平、秩序、安宁,而非动乱。这也正是为何商汤、周武出兵推翻前朝却被天下称颂的原因。他们的目的,至少在儒家看来,是为了以武止戈,而非实现自己的野心。
这就像佛家的故事:虎欲伤人,而人将其反杀,是否犯了杀戒?
按现在的法律来理解,人为了自卫而杀虎,是正当防卫。那佛法又该如何理解?
上天有好生之德,故平时不宜杀生。当虎欲食人时,已然犯了杀戒,人若是本无杀虎之意而出手杀之,是将其杀孽转移至己身。倘若故意去伤害虎,那就仍属于犯了杀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