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了半天想出这个题目,感觉就像"不懂会计的律师不是好厨子"这句话一样,有种莫名的喜感。
称呼唐玄宗为唐明皇的不是活着的李隆基。为什么这么说呢?这里就要区分三个概念:庙号,谥号和年号。
先说年号。
我们的老祖先不搞个人崇拜,没有把哪个伟人的生日作为纪年的开始。但是作为上天之子的皇帝陛下,崇拜一下是无可厚非的。用皇帝继位的年份纪年,不仅上体天心,而且还顺应民意,顺应四时,实乃国泰民安之举,年号纪年就由此而来。就说唐玄宗吧,他在位初期,年号开元,历史上大大有名的“开元盛世”就说的是他的统治时期。
然而皇帝作为国家的最高统治者,最大的地主,最大的土豪,不仅仅有权,还有钱。有钱就会任性,有些皇帝就很任性。比如汉武帝,他在位期间,就改了11次年号。历史上更改年号最多的还要数武则天了。这位女帝最是任性,不仅要做恒古未有的女皇帝,还给自己改了17个年号,记忆最深的是“万岁通天”这个年号了(好像是因为狄仁杰之通天帝国这个名字)。
清朝就很好,康熙皇帝在位61年,从来不换年号,省了好多同学的脑细胞。
总结:年号就是皇帝用来纪年的名号。
再来说说庙号。
庙号是皇帝死后,后世子孙将其牌位供奉于太庙时所称呼的名号。
所以区别就出来了,简单点说,年号是皇帝活着的时候的称呼,庙号是皇帝死后才会有的。还拿唐玄宗说事吧,"唐玄宗"这个称呼就是李隆基死后,他的继任者供奉的名号。假如说你有幸穿越回到唐朝,见到了李隆基皇帝陛下,你敢叫他唐玄宗,估计小命不保。“你这刁民,竟敢咒我早死!来啊,给我拉出去弹小xx弹到死!!!”
说到庙号有一点不得不提。唐玄宗的祖先一个叫李渊,还有一个叫李世民。李渊是李世民他爹,他俩的庙号又有区别。李渊庙号“唐高祖”,而李世民庙号“唐太宗”。小时候没文化,觉得真神奇,这个“唐高祖”跟以后的“宋高宗”应该都是高字辈的,“唐太宗”和“宋太祖”应该是太字辈的,好有意思啊~~~
其实不是这么回事。庙号是件很严肃的事情,不能论资排辈儿。它是评价皇帝功过的一个重要标志:有夺取天下之功的称“祖”,而有治理天下之功的称“宗”。李渊起兵夺取了天下,开创了李氏王朝,才能称“祖”;而李世民虽然治理天下有功,开创了“贞观之治”,也只能称“宗”。
最后该说谥号了。
谥号也是死后才会有的。但是他跟庙号又有不同,庙号只能皇帝有,而谥号皇帝有了不算,诸侯、王公大臣、后妃等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后也都是有的,不再是皇帝专属了。
还说唐玄宗吧,唐玄宗是庙号,他的谥号挺长的,叫做“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感觉又死了一堆脑细胞…这个谥号很长,估计是为了称呼方便,就叫做“唐明皇”了。
谥号是人死后其他人对他的评价,评价有好有坏,所以谥号也分为上谥和恶谥。比如文臣的最高评价“文正”,历史上就有司马光,范仲淹,曾国藩等人得到过,所以才有范文正公,曾文正公的叫法。
武臣最好评价是“忠武”,好像没有几个人得到过。岳飞谥号“武穆”,已经算是武臣中非常好的谥号了。
明朝有个王爷湘王,是朱元璋的儿子。建文帝削藩的时候,把他迫害致死,又为了让自己名声好听一些,建文帝就给了这位湘王一个恶谥“厉”,称他为“湘厉王”。
皇帝作为上天之子,谥号也是很与众不同的,不同地方在于其他人只能得到一个字或者两个字的谥号,而皇帝谥号的字数越来越多。唐玄宗9字谥号,明朝皇帝就有17字谥号了,到了清朝更过分,努尔哈赤竟然有29个字的谥号,实在不是让人记的~
年号,庙号和谥号各有区别,含义不同,可千万不要搞混了,就算没机会穿越回去找死,也不要贻笑方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