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回溯
我是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的母亲也是一名小学语文教师,从小受母亲的影响很多,也很大。没到上学的年龄,我已经走进她的课堂,会背“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会背“小金花,不要哭了,再给我们唱个《捣米谣》吧。”……也许从那时起,母亲已经在我的幼小的心灵播下了文学的种子。在我还不懂语文是什么的时候,就已经爱语文了。而且我发现比起家中的母亲角色,我更爱讲台上做老师的她。
到了入学的年龄,我又特别幸运,遇到了我最喜爱的语文老师——赵爱景。她高中毕业,虽然不是科班出身,但是她会用普通话给我们讲课,那声音是那么美妙动听。她把高中课本里的文章读给我们听,她教我们唱《南泥湾》……她对我们的爱,她对语文的热爱也直接影响了我。从此我更爱语文,也在心里默默的想,我要做一个像母亲和我语文老师那样的人。
这也许就是张文质老师所说的生命回溯,当我回溯到自己童年的时候,感觉冥冥之中我跟语文,跟阅读和写作就有了美好的联结。
二.觉醒
而今的我已经是一个从教24年的语文老师,虽然教了这么长时间的学,虽然一直坚持阅读和写作,但是从来没敢想过要出一本书,因为我没有这个勇气和底气。感觉自己的写作处于一种练笔的状态,缺乏理论的支撑和作品的架构。
读了张文质老师的《奶蜜盐》,让我对孩子的教育多了一份省察,也添了几许智慧。从此我对张老师的生命化教育有了一些初步的了解,特别喜欢他说的回到教育现场,回到个人,回到具体的生命去,对生命观察、发现、服务。好像这句话一下子触动了我的心灵,让我开始关注与我相遇的每一个生命。
虽然我有一些觉醒,但还不敢迈出步子来。感觉作为一名普通的一线教师和张老师是那么遥远,他就是那高高在上的学者,我的教育生命怎么会和他发生连接呢?
后来我看到苗旭峰老师出版了《优秀班主任悄悄在做的班级管理创意》,我还参与了她线上的新书发布会,她说参与了张文质教育写作研修班,收获特别大,有了张老师的鼓励和托举,她才能成长这么快。苗老师还在群里建议我们参与写作研修班。王弯弯老师也在群里倡导大家一起参与张文质老师的写作研修班。我还知道钟杰老师也作为导师亲自授课,这对我来说,这都是莫大的召唤和吸引。
以前虽然有一些想法,但始终不敢突破、超越自己,不敢迈步。而今受张文质老师课程的吸引,受大家的影响,我勇敢地报了名,真正成了第八期张文质教育写作研修班的一员。这何尝不是我教育生命的一次觉醒呢?
三.现场
因为疫情原因,我们的线上学习推到3月8日进行。于是我白天上班,晚上挤时间看回放。虽然不能到现场,但是只要心在那里,就是到了现场。在网上看,还有好处,暂停和回放可以让自己不断地重温。毫不夸张地说,有些片段我是看两三遍的。
我把自己的心灵安放在研修班现场。第一次看到幼儿园园长做主持,蓝淑荣园长严谨而不失活泼,包括她组织的课间活动都彰显童心、特别有趣。张文质老师开场的《生命的觉醒和写作的勇气》,就像是一个火把,“腾”地一下,点燃了比较易燃的我。是啊,我的写作生命需要觉醒,更需要勇气,而我走进这样一个学习班就被唤醒,被赋予勇气,我来对了!
走进教育现场,聆听张老师旁征博引到甚至不着边际的讲述,他的话撼动心灵,会引起我强烈的共鸣,我的心灵慢慢被打开。我应该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把自己的教育实践用恰当的文字去体现,我们的思想要打上自己的标签,讲自己的教育故事。用文字留住思想,表达情感,这是一件多么美好而有意义的事情啊!
就这样,在现场,我被启发着,也一点点思考着。线下小伙伴在“我的教育我的路”分享环节,有欢声笑语,也有心酸流泪,他们都在用真情讲述着自己的教育成长故事。前海小学的陈春华校长过着“知行思”的生命化教育生活,她怀着一颗柔软的心做教育,也书写教育,这不正是我学习的榜样吗?我一直是钟杰老师的粉丝,她对我的教育写作影响也非常大,钟老师讲述她为什么要一直出书的故事,她明晰的目标感,超强的执行力不正是我最最缺乏的吗?
我从现场每一位老师的身上都找到了自己要学习的点,那种“超卷”的学习氛围,也在感染着远方的我,原来写作的激情没有空间的距离,它可以传递到千里之外,点燃一颗热爱写作的心。古有“人在曹营心在汉”,今有“人在河南心在现场”的奇妙体验。
四.行动
一次次被现场的激情所点燃,但激情退后,需要的是坚持不懈的行动,因为没有行动的理想就是空中楼阁。行动之前,我也在思考,自己的写作要有什么样的方向。因为以前我虽然一直在写,但都是杂乱无章地想到哪儿写到哪儿,没有体系、没有序列,也没有什么深度,如果就这种状态延续下去的话,也不会有太大的提高。
钟杰老师的书我买了十几本,已经读了八九本。她在主任工作以及教育叙事方面是顶级高手。她的的写作方法是我特别欣赏的,我就努力去模仿、学习。我开始记录孩子的生命成长故事,并把这些教育叙事称之为“花语微记录”。我的阐释是:我名字里有一个“花”字,我用我独特的语言,记录孩子们的生命成长故事。有时候我的视角很小很小,记录的内容也长短不一,从小事件也能看出大文章,所以我称之为微记录。从中途接班到现在,我记录了整整100篇,达到了十几万字。这些记录不但让我积累了宝贵的写作经验,也大大提升了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他们看到我在文章中记录他们的成长点滴,都会特别开心。
我还有一个习惯——坚持给父母写信,至今已经坚持了8年,八年间我给他们写了100多封信。在与父母的交流中,我去除作为教师的角色,以女儿的暖来陪伴父母,这种心灵的陪伴是他们最大的幸福。我把我们亲子之间的书信往来称之为“根与叶的絮语”。这点滴的交流是我们亲子之间最幸福的滋养。
五.余音
今天,我郑重向张文质教育写作研修班提交了自己的新书发布会“邀请函”。如果是在以前,我是想都不敢想的,现在我有了这种想法,也会努力朝着这个方向努力。我给自己的书暂定名为《倾听花语》,不够响亮,足够温暖,不够大气,足够细腻。我在静静地听花开的声音,我也希望我的读者能看见我悄然地绽放,听到我花的呢喃。
我会用心书写属于自己的生命故事,这个故事是独一无二的,也是不可复制的,更是充满无限可能的。故事里有温暖、有艰辛、有成长、有反思……我愿用写作升华生命,因为写作对生命来说不仅是一种延续,更是一种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