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的秋季入学期注定是难忘的。
女儿新入大学,家中盛喜之事,原计划陪他去学校报到既不错失女儿的重要人生阶段,又让未入大学门的我好好瞻仰一番。可因儿子的学校无着落,只得放弃,母女双方都倍感遗憾。特别是她寄宿于大伯之家诸多不便。在女儿的心里可能又认为我是重男轻女的思想作崇,她是不明白作为母亲的艰难抉择。在同第资源下我们牺牲的往往是最大的或最成熟的,这是生活和生存的法则。正所谓会哭的孩子有奶吃,乖乖的往往被怱略。所幸懂事的女儿把一切都搞定了。
儿子入学一直是个问题,没有过硬的关系,没有市区户口和房产,而且成绩又差。有些同学直接拒绝了帮忙,有些想帮忙的却苦于没有关系。从大桥到小桥再到二里半没有一个是有结果的答案,求人无门。一号当天,我守在校内快一天才见到可以引荐的老师,老师勉强帮忙,一考试连三年级的题都不会,老师的态度马上转变,建议送到其他的学校。当时有回小镇读的想法,可我想到我和儿子均生活不习惯,我也特别不喜欢儿子一有时间就跑去爷爷那里,所以还是在同学临时帮助下进了二里半小学。报名费交了,接着生活问题怎么解决?住房,交通,陪读……一想到这感觉无边的黑暗,压得我喘不过气来。生活就是这么的现实,容不得半天虚假。卡上的数字在透支,思维还停在之前的工作状态,抑郁症可能就是这么来的。
儿子的事还没容喘口气,侄子的入学又成问题了,小学不在片区读,小考成绩又差,中学直接拒收。弟弟按我班主任的指点和其他家长在学校闹,我在求中学同学想办法,中国社会就是这样,九生不如一熟,有人说话总要好点,虽然最后报上名了,但是大势所在不是同学所帮,还是很感激周志华同学的热情相助。
唉,中国复杂的关系真的难搞,我真宁可躲世外?此番一折,我更是不知如何维护。还是女儿省心,由小到大都是顺顺当当的,可能是我期望和要求太高,总是对她的成绩不满意。心生愧疚,最近连问都不敢问了,如果我当初多陪陪,多鼓励是不是就没有上这所大学的遗憾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