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精进》这本书里给出了一些答案,“精进”一词是来自佛教,意为“努力向善向上”。这本书为大家提供了时间、选择、行动、学习、思维、才能、成功七个方面的精进路径,可以作为我们奋斗路上的一本工具书。
开始就好,即刻行动
种一棵苹果树最好的时机是10年前,其次是现在。现代人多多少少都会有一种拖延症。越是拖延,内心的障碍也会越多,越不想开始自己的任务。
不过,美国作家安·拉莫特分享的故事也许会给我们启发。小时候,比安·拉莫特年长10岁的哥哥,为自己无法按时交上作业而苦恼。作业布置于3个月前,是关于鸟类的报告。他一直不知道该怎么动笔。这时,爸爸告诉他说,只要一只鸟接着一只鸟,按部就班的写,你就可以完成。
我们做事情也是这样,只要你开始迈出了第一步,就会有第二步,第三步,然后按部就班地完成。
马上行动,先从必要的小事做起,这是我们最注重的一条行为法则。否则,随着事情越积越多,我们就会慢慢无法忍受,情绪上的问题也会开始爆发,和别人的关系也会变差,生活开始失控。
循序渐进,逐步完善
阻挡我们行动的除了内心的懒惰,还有没有准备好的心理。
很多事情,我们都希望可以做好充分的准备,然后横空出世,一鸣惊人。但精益创业中的一个概念“最小化可行产品”,告诉我们:我们可以通过反复的试验,不断的迭代优化来完成一个项目,达成一个目标。
如果我们永远无法完全做好准备,那我们就不开始了吗?与其在准备中消耗,不如利用我们的精力,先做出一个简单的产品,将这个产品推到公众前面,展示出来,接受大家的评价和批评。反馈也许会有肯定,也许会有否定,甚至有批评,但我们不必担心别人的批评和反对,这种恐惧只会阻碍我们前进。最重要是,我们要不断地获取大家的反馈,然后在反馈中将产品进行优化。
对产品进行修正,进行产品迭代需要勇气,自我推翻、自我修正更需要勇气。因为我们不能够沉浸于过去付出努力的回忆之中,而是要真诚地接受反馈,开始修正自己的产品。这样在不断的修正中,我们的产品会逐步完善,慢慢地成为一个完善的作品。
当然,马上行动仍然是最开始的那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分解任务
现代生活中,人们希望在一定时间内完成更多的事情,都渴望自己能够像计算机一样多线程工作。但其实心理学家早就发现,在切换不同类型的任务时,会产生转换损耗。现实生活的经验更是告诉我们,多线程任务切换效果确实十分糟糕,效率低下,因为往往是在任务A刚开始进入深层次的思考时就被打断,不得不去重新准备任务B,然后重新开始。
选择恰当的中断点,就成为了多任务工作的重点,而多任务切换,也变成了“对中断点进行控制和管理的技巧”。
三明治模型
为了更好的选择中断点,我们可以将一个任务分解的三明治模型。中间的金枪鱼肉泥部分代表了任务中最棘手最困难的部分,即“核心思考区”。其它外层部分是“支持性思考区”和“操作性动作区”。
当解决“核心思考区”的问题时,需要我们集中精力,不能有一丝的懈怠;当我们进行任务切换时,万不可把切换的中断点选择在“核心思考区”,而是应该选择三明治模型的其他不重要部分——操作性动作区间或支持性思考区间。
例如当我们要制作一个ppt展示文件时,第一步应该是构想整个ppt的框架,这是我们要进行的核心思考区。此时,我们需要非常的专注,不能够随意地中断。等完成这一个部分,开始寻找素材,填充具体内容的时候,我们便进入了支持性思考区和操作动作区,这个时候我们并不介意被打断,因为我们知道,此时中断造成的损耗并不大。
图层工作法
我们还可以采用图层工作法。它可以更好地避免任务切换造成的损耗。图层工作法提出,我们可以根据任务认知类型的不同,将不同任务的相同部分集中起来一起完成。就像在photoshop里一样,在每一个图层处理同一性质的工作,从而最大限度地利用我们的注意力,减少不同性质工作之间切换造成的损耗。“图层工作法”是完成复杂项目的基础,甚至是有效的战术,对于习惯制造简单产品的我们来说,它也是帮助我们迈向更高行动力的一架梯子。
反思复盘
行动只是开始。在行动中反省,在行动中总结经验才是更重要的。想成为一个高段位的学习者,我们还要学习向自己提问,学习深度解码。
长久以来,我们一直被教导要三思而后行。其实行动实践以后的总结复盘,与行动之前的思考同样重要,因此反思之后我们也要三行而后思。
行动科学家唐纳德•舍恩认为,在很多情况下,我们都可以让行动的脚步先于思考,只有亲身去做了,才能从过程中学到经验。很多事情也说明,从理论出发不一定能够指导实践,只有在实践中反思,积累的经验才能够指导实践。
行动之后的反思,其实就是从隐性知识到显性知识的转化,我们需要通过细致的反思,将那些不可言说的知识,用语言归纳总结出来,而这些知识一旦被我们俘获,就可以重复利用,或者是迁移到其他场景之中。
反思是如此之重要,那我们应该从哪些角度来进行反思复盘呢?
我们可以在信息、预期、结果、进度、工具、情绪等方面来反思项目的实践过程。给自己提出问题,寻找更好的解决方式,同时避免下次出现类似的问题,这样的反思才是有价值的。
当然反思的时候还有3个关键点要注意:
第一,反思要及时。完成任务以后我们的脑海中保存着实践过程中的大量细节。此时将这些细节回忆一下,即便是很短的时间,收获也是巨大的。
第二,要弄清楚事件背后的运行机制。我们要了解整个事件是怎样运行的,其中的关键点、推动点、阻力点都是哪些?以便在以后的相似事件中更好地掌控事情的发展态势。
第三,我们要注意意外事件。任何项目都会出现意外,保持对意外事件的敏感性,可以克服我们思维上的惰性,拓展我们的认知和行动边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