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飞村觉曙,鱼戏水知春;鹰风凋晚叶,蝉露泣秋枝;草遍南亭合,花开北院深;松吟白云际,桂馥青溪里;涧叶才分色,山花不辨名;花枝栖晚露,峰叶度晴云;松石偏宜古,藤萝不记年;堰绝滩声隐,风交树影深;绿齐山叶满,红泄片花销;泉声喧后涧,虹影照前桥;风生蘋浦叶,露泣竹潭枝...... 以上这些诗句,如果要让读者识别,我想大多数人会和我一样,认为是王摩诘所作,因为这些诗最符合王维的诗性。直白而自然,得山水之清幽,写尽文人之清淡。 诚如“幽涧寂无人,纷纷开且落”。而以上诗词却真真并非王维之作,而是出自以赋闻名的初唐才子王勃之手。
如果说要以诗对后唐影响之大,我认为,非王勃莫属,虽然我们并未在意过他的诗句,而实事确是如此。 除了他的诗影响了一代“诗佛”王维,而他对另外的诗人影响也是极大, 如他的《杂曲歌辞·秋夜长》,明显影响了李白的若干长诗如《长相思·在长安》等。细究下来,李白的很多长诗,如《蜀道难》都能从王勃诗中找到影子,兹录一首对《长相思》影响的诗如下:
《杂曲歌辞·秋夜长》
秋夜长,殊未央,月明白露澄清光,层城绮阁遥相望。
遥相望,川无梁,北风受节雁南翔,崇兰委质时菊芳。
鸣环曳履出长廊,为君秋夜捣衣裳。纤罗对凤凰,
丹绮双鸳鸯。调砧乱杵思自伤。思自伤,
征夫万里戍他乡。鹤关音信断,龙门道路长。
所在天一方,寒衣徒自香。
而王勃的《铜雀妓二首》却又对杜荀鹤的宫怨诗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亦录如下:
《铜雀妓二首》
妾本深宫妓,曾城闭九重。君王欢爱尽,歌舞为谁容。
锦衾不复襞,罗衣谁再缝。高台西北望,流涕向青松。
金凤邻铜雀,漳河望邺城。君王无处所,台榭若平生。
舞筵纷可就,歌梁俨未倾。西陵松槚冷,谁见绮罗情。
我们不妨也读读杜荀鹤的《春宫怨》:
早被婵娟误,欲妆临镜慵。
承恩不在貌,教妾若为容。
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
年年越溪女,相忆采芙蓉。
对王勃的诗,我们最能记住的可能只有一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而对王勃的的赋,也可能只有《滕王阁序》里那一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其实,王勃之雄才又何止一句一词能够尽括呢。
《唐才子传》这样描述王勃:
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人。勃六岁解属文,构思无滞,词情英迈,与兄勋、励,才藻相类。父友杜易简常称之曰:“此王氏三珠树也。”沛王贤闻其名,召为沛府修撰,甚爱重之。诸王斗鸡,互有胜负,勃戏为《檄英王鸡文》。高宗览之,怒曰:“据此,是交构之渐!”即日斥勃,不令入府。久之,补虢州参军。
勃恃才傲物,为同僚所嫉。有官奴曹达犯罪,勃匿之,又惧事泄,乃杀达以塞口。事发,当诛,会赦除名。时勃父福畤为雍州司户参军,坐勃左迁交趾令。上元二年,勃往交趾省父。渡南海,堕水而卒,时年二十八。
初,吏部侍郎裴行俭有知人之鉴。李敬玄尤重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与勃等四人,必当显贵。行俭曰:“士之致远,先器识而后文艺。勃等虽有文才,而浮躁浅露,岂享爵禄之器耶!杨子沉静,应至令长,余得令终为幸。”果如其言。
父福畤坐是左迁交趾令。勃往省觐,途过南昌,时都督阎公新修滕王阁成,九月九日大会宾客,宿命其婿作序以夸客。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至勃,欣然不辞。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辄报。一再报,话益奇,乃矍然曰:“天才也!”请遂成文,极欢罢。勃属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面卧,及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时人谓勃为腹稿。
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皆以文章齐名,天下称王、杨、卢、骆“四杰”。炯尝曰:“吾愧在卢前,耻居王后。”议者谓然。
王勃六岁就能写文章,九岁就写了《指瑕》十卷,指出颜师古注《汉书》的错误之处,放到现代真是连想都不敢想;十二至十四岁,其跟随曹无在长安学医,先后学习了《周易》,《黄帝内经》,《难经》等。如此开挂的人生,放在当今也无人可及。
作为十六岁还未及弱冠之年,便应幽素科试及第,授职朝散郎的王勃,前途本是一片大好,却因抖机灵,写了《檄英王鸡文》,导致第一次受挫,被唐高宗赶出京城。按常人逻辑,仕途应就此休矣,然而,作为天才的王勃时时会有机会降临,不久,王勃的朋友凌季友因王勃有医学之才,为他在虢州谋得参军之职。然而,他却掺和到官奴犯罪当中,藏匿官奴却又将其杀死。这对于常人来说,犯了死罪,人生已经结束了。然而,王勃却又一次逢凶化吉,遇大赦。
这样开挂的人生本已少有,然而,在他去越南探望父亲途中,偶然被阎公邀请参加滕王阁修葺盛宴时,毫不避让的写下千古雄文。着实让其女婿孟学士下不来台。我想,作为天才者,大抵不需要看别人之脸色,真正能够做到恃才而傲物。
公元675年,王勃赴交趾(今越南)省亲,11月经过广州,到访宝庄严寺(今六榕寺),其时,宝庄严寺舍利塔(今人称“六榕花塔”)修葺一新,寺僧一直是王勃的粉丝,于是请这位名人撰写碑记,王勃一挥而就,就有了这篇《广州宝庄严寺舍利塔碑》碑文,而留存在六榕寺内的这篇《广州宝庄严寺舍利塔碑》是中国文学史上已知篇幅最长、内容包罗最广的宝塔铭文,足足有3000余字。
然在归途之中,溺水惊吓而死,时年27岁。据说有一天唐高宗也读到这篇序文,见有“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句,不禁拍案,惊道:“此乃千古绝唱,真天才也。”。又读序后的诗,更为惊叹,连连问道:“现下,王勃在何处?朕要召他入朝!”太监吞吞吐吐答道:“王勃已落水而亡。”唐高宗喟然长叹:“可惜,可惜,可惜!”
王勃英年早逝,我们只能归咎于天妒英才。其人已没,然千载余情未减。相信会有更多的文学爱好者在他的明灯照耀下,写出更加辉煌灿烂的作品。
湘间小鹿丨《唐才子传》之崔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