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过许多次半途而废的经历。
有时我会反思:
为什么我会半途而废?
我又是如何半途而废的?
直到我在007社群创始人覃杰的个人品牌孵化营课程中,看到了上面这张图,才对“半途而废”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
结合图中的提示,给你讲3个我曾经“半途而废”的故事。
1. 防御性 VS 进攻性
我五音不全,不会弹奏任何乐器,对音乐一窍不通。
我为此很苦恼。
上大学时,很多同学都懂音乐,会弹奏一两样乐器,或者会唱歌。
由于我对音乐一窍不通,同学们在谈论音乐时,我只能尴尬的保持沉默。
有一天,我读到一句话:不懂音乐的人是不完整的。
这句话不仅增加了我不懂音乐的苦恼,也激起了我的“防御性”心理。
为了保护我不懂音乐的“残缺人生”,我下决心学习一样乐器。
学习什么乐器呢?
学习口风琴吧。口风琴比较便宜,学起来又简单。
于是,我就买了一把口风琴开始学习。
自学1个月,没有明显进步,内心也没有感受到学习音乐带来的快乐和成就感。于是,我半途而废了。
读研究生时,宿舍一位同学会弹吉他。
为了能与同学交流音乐,我又学习1个月吉他。
很快,弹吉他手指疼,我又一次半途而废。
回想这两次学习音乐的经历,之所以会轻易半途而废,与学习动力是“防御性”,而不是“进攻性”,有很大关系。
带着“防御性”目的学习乐器,是为了防御自己对音乐的无知。
如果带着“进攻性”目的学习乐器,为的是丰富自己,享受音乐,那么,我能坚持下去的可能性就大多了。
2. 展示才华 VS 谋求进步
2016年,我女儿4岁。幼儿园举办父亲节活动,老师邀请我做一个《如何做一位好爸爸》的演讲。
我自认为讲的还不错。为了展示我的“才华”,我申请了个人微信公众号,把演讲稿稿放了上去。
没想到,我收到了一些好评。
受到鼓舞,我有了更多展示“才华”的冲动。
于是,我开启了公开写作之路。在半年多的时间里,我写了一系列医学科普文章,发布在我个人公众号上。
然而,展示“才华”的写作很快就耗光了我的热情和毅力。我写不下去了,中断了微信公众号文章的更新。
时间来到2021年。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加入了007写作社群。
007社群重新定义了写作:
写作不是展示个人的写作才华,而是追求个人进步的工具。
也就是说,007社群把写作工具化,鼓励用写作加强专业知识,打造个人品牌。
当我把谋求进步作为写作的动力时,我把写作很好的坚持了下来。
每周写1篇,我已写作300多天,完成72篇原创文章,总计20多万字。
每写完一篇文章,我都能感觉到自己在进步。
以谋求进步为目的,让我有了持续写下去的动力。
3. 外在收益 vs 内在动机
我出生在河南农村。父母是普通农民,一年到头辛苦劳作,也只能勉强糊口。
妈妈总对我说:“好好上学吧,考上大学就不用种地了,不用过苦日子了。”
对于妈妈描绘的上学带来的“外在收益”---不用过苦日子,我从来都无动于衷。
“考上大学多难啊,村里还没有人考上过大学呢。”
“考大学也许比种地还辛苦呢,考不上的话不就白费劲了么。”
这是当时我心里的想法。
上学可能带来的“外在收益”,没有推动我努力学习。
从小学到初中,我成绩一直很差,考试不及格是家常便饭。
初中二年级,就在我打算退学打工时,我的表哥大学毕业,在我们县城做交通警察。
做警察的表哥很威风,非常受周围人的尊敬。
我当时非常羡慕,甚至是崇拜表哥了。
他是我身边的人中,唯一考上大学,并因此拥有体面工作的人。
表哥的状态,让我看到了考上大学,对一个人生活带来的巨大改变。
如果考不上大学,表哥会像普通农民一样,在田间辛勤劳动,收入微薄,肯定不会像做警察那样受人尊敬和威风。
表哥的榜样作用燃起了我内心的希望:
只要我努力,我也能考上大学,过上好日子。
更幸运的是,表哥经常面对面鼓励我。我努力学习的“内在动机”更加充足了。
最终,我不仅考上大学,还考上了博士。
“内在动机”的力量远远超过“外在收益”的诱惑。
要做成一件难而正确的事情,一定要找到自己的内在动机。
结语
我们都知道,做成一件有价值的事情,持之以恒是必不可少的。
放弃容易,坚持难。
如何能坚持把事情做成呢?
我们可以启用逆向思维,回想一下我们是如何半途而废的。
避开了诱惑我们半途而废的陷阱,做到坚持就容易了。
你是如何持之以恒的?
欢迎留言说说你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