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
夏目漱石 著 吴树文 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夏目漱石(なつめ そうせき,1867-1916),本名夏目金之助,笔名漱石,日本近代作家,生于江户的牛迂马场下横町(今东京都新宿区喜久井町)一个小吏家庭,是家中末子。
夏目漱石在日本近代文学史上享有很高的地位,被称为“国民大作家”。他对东西方的文化均有很高造诣,既是英文学者,又精擅俳句、汉诗和书法。写小说时他擅长运用对句、迭句、幽默的语言和新颖的形式。他对个人心理的描写精确细微,开启了后世私小说的风气之先。他的门下出了不少文人,芥川龙之介也曾受他提携。他一生坚持对明治社会的批判态度。
内容摘抄:
夫妇俩照例坐在煤油灯下,心里感到:在这个大千世界中,唯有两人坐着的这块地盘是光明的。而在这明亮的灯影下,宗助只意识到阿米的存在,阿米也只意识到宗助的存在。至于煤油灯光所不及的阴暗社会,就被丢在脑后了。这夫妇俩每天晚上就是在这样的生活里找到他们自己的生命所在的。(53页)
日子在一天一天地把宗助夫妇往寒冬驱赶。每天早晨,街上准会传来叫卖豆豉的声音,使人想及霜盖屋瓦的景象。宗助在被窝里听着那叫卖声,想到严冬又来了。阿米从岁暮至来春这段时期中总是要在厨房抱着杞忧的心情,希望今年也向去年一样,水龙头不要冰死才好。一到晚上,夫妇俩只知围着炉子取暖,对广岛和福冈那暖和的冬天不胜神往。
第一次读夏目漱石的书,这本《门》从装帧到内容都是一致地简单低调不起眼。封面以全蓝色覆盖,上面有小小的银色的字标明作者和书名。书里的内容就像日本电影一样给人一种慢慢的,云淡风轻的感觉,故事也很平常,甚至我觉得有点无聊,不过是叙述宗助和小米这对夫妇的生活,故事情节和写作手法都和稀疏平常,看完了让人觉得像没看一样,没有给我留下深刻印象,但又总使人浅浅地记住它,真是鬼使神差啊。作者的描写就像把电影画面转化为文字,并不注重字句段落在书中的作用,描写很细致,很多部分却让人觉得可有可无的,但若把这些句子段落隐去,又觉得空荡荡而使其不能成为一本书了。
网上说“这是一部自由真挚的爱情不为社会所容的人性悲剧,也是知识分子追求个人幸福又无法摆脱道德规范羁绊的心灵写照”
原来有这种深度,不知是否和阅历有关,我读完真的没有感觉……
读完后还不懂书名《门》的含义,对书中想表达的深层意义也不得而知。
所以在网上查了一些评价,算是补救了我的无知:
《门》十夏目漱石反自然主义的代表作品之一,作者以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手法,创作了一个感伤的世界。
这是一部自由真挚的爱情不为社会所容的人性悲剧,也是知识分子追求个人幸福又无法摆脱道德规范羁绊的心灵写照。
他用亲昵的视角和清淡的语言,从两口之家“门”的里边讲起,又在“门”的里边结束,并不用力去剖析某一个人物,仅仅带着读者于生活的变奏之中逐渐体味一个家庭隐秘而庞大的不安内核,并且在故事中尝试了有希望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