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尽管距离考完研已经悄然过去了十多天,尽管2019年那一整年的时光已画满一个句号,可我偶尔还是会自觉或不自觉的回想起已经走过的这些日子,甚至让思绪蔓延至更久以前的所在,常常做一些“假如这样做,会怎么样怎么样”的想象。而每当经历这样的时刻时,总是会给自己带来一种惊觉的奇妙感。
我是一个喜欢回头看的人。看看以前的自己,再看看当下的自己,继而再探寻让以前的自己成为现在的自己的理由,而每次的探寻,总是感慨、茫然、奇妙、甚至后怕等种种感觉交织在一起,五味杂陈。等到从这探寻中拉回到现实时,却也觉得不断行进的人生旅程趣味颇多。
有好些时候,我总是问自己,到底是什么让以前的自己成为了现在的自己?也就是在近几年,当我常常回首来时路时,我才渐渐意识到,是每一次的选择成为了现在的自己。
老实说,以前的自己对“选择”这一概念是不甚明白的。像大多数的同龄人一样,做着无所谓根本对错的事。偶尔生活中出现的小波澜,也没有上升到思考人生的高度。就像有的同学突然转校,有的同学中途辍学,有的过早步入社会……没有特别的感受,只是觉得又少了一位玩伴或一起抄作业的道友。
那时的生活和生活里的小插曲,很少在意。即便是在意,时隔几天可能就会忘的一干二净,或者学习任务太繁重,下一秒又继续扎进题海里。
❤
直到上了大学以后,我才开始有意识地关注和审视自己以前所做的“选择”和当下所做的“选择”,才开始思索作出的“选择”背后的意义及其结果。
当审视以前所做的“选择”时,最常浮现在记忆中的应该就是初二升初三的那个暑假。因为和父亲闹别扭,自己第二天坚决不去上学,父亲让我打了一整个暑假的工。临近暑期结束时,我也没有表示出要继续上学的意思。后来在父亲强制要求下,我又重新进了校园继续读书,并且渐渐意识到了学习的重要性,也爱上了学习。
其实这可能算不上真正意义上自己主动的选择,但是近几年回想起这件事时,仍然觉得这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转折点。如果我没有继续读书,我可能早已工作,过早地结婚生子,可能不会写文章,更不会想到要成为一个传播思想的人……
而自己从喜欢读书,到喜欢关注现实,再到喜欢思考,也不断推动着自己做出想要成为一名老师或作家的选择。于是,在大三时,自己选择了专升本,继而选择了考研,最后选择了文学。
纵观自己这二十多年来所作出的大大小小,有意无意的选择,常常感慨万千,陷入沉默。因为,就觉得人生真的好奇妙,如果当初我做了别样的选择,也许人生的轨迹和风景就会改变,也许自己就成了另外一个自己。
❤
很早就听人说过:“选择大于努力。”只记得那时的自己深深地不以为然,觉得有什么是努力而得不到的呢?又有什么是努力而改变不了的呢?
直到现在,才发觉,有的选择,加倍努力真的是锦上添花,皆大欢喜;而有的选择,加倍努力却会让我们倦怠不堪,自我怀疑。
对于每一个人而言,所做出的选择也许根本就无所谓对错。但是,不得不说,恰到好处、恰逢其时的选择,带给我们的就是迥然不同的人生与命运。
正如哲学家J•E•丁格所说的那句话:“选择就像是人位于一个岔路口。走哪条路都要靠他自己的决策。命运不是机遇,而是选择。”
事实上,正是基于我们对自己所做的每一次的选择,才造就了现在的结果,继而成就了我们一生独特的命运。
❤
再来说说在考研过程中,我对“选择”的新的感悟。考研作为一场有300多万考生参与考试而言,个人觉得其重要程度不亚于高考(对于笔者而言,看得比高考更重要)。对于为何选择考研,大概不出这三点原因——一是继续深造,提升学习;二是跟风随大流,逃避就业;三是心有不甘,证明自己。
而对于考研的所选择的专业,大概也不出这三点原因——一是因为真正热爱;二是为了以后就业;三是前两者相结合。
其实,不管出于何种原因或目的,在做出选择之前,都应该真诚的问一问自己,这是否就是自己心甘情愿想要的?是否就是自己真正愿意为之不顾一切努力付出与奋斗的?
要知道,人生并不止考研这一条出路。而且,考研的过程也确实是比较艰辛的,如果最初的选择太过潦草,最后可能会坚持不下来,甚至是怀疑自己,否定自己。
人生的价值和自我潜力的发挥并不在于是否参加了考研,而是我们每一阶段的选择是否适合自己,从而能够让自己价值和潜力发挥到最大程度。
就像电影《老师•好》里苗老师对自己的学生语重心长所说的那样:在人生的道路上,有很多十字路口,而最重要的,可能就这么一两条,你现在要选择的,应该是最适合你的。
❤
一阶段有一阶段的成长与想法,而我们的选择也会随之改变。但不论自己最终做出了哪一种选择,我想,都应该是慎重考虑的,对自己负责的,不会后悔遗憾并且将其执行到底的。
近几年,随着年岁的增长,每每和同学或者朋友聊起彼此的过往或未来的生活时,总是绕不开对于“选择”这个话题的讨论。当不困囿于“选择”的具体行为,而退后一步俯瞰整个“选择”的动机和过程时,眼界总会清朗许多。
有时候,在回想起时高中时代时,常常会为那时的自己没有选择努力学习而自责;有时候,也会突然会心一笑,为如今的醒悟而暗自窃喜。幸好,还来得及。
“选择”并非是一种非此即彼的过程,而是时时伴有多重因素交叉甚至是综合后的结果。每个人都会有“选择”错误的时候,但这并不可怕,更为重要的应该是每个人在面对“误选”时的勇气以及不断培养起的“选择”的能力。
这种能力,是面对各种社会潮流和诱惑时依然保持的从容冷静,是在一阵阵狂热的风尚中保持的自我清醒,是听从内心的或舍或留的坚定果断。更重要的是,能够让我们自己选择想要成为的人,选择想要的人生,而不是被社会的潮流取向所夹裹的无奈的后悔的人生。
在这样一个青春无悔的年纪里,在这新的一年里,希望我们都可以做出让自己无悔的“选择”,并拥有着这种让人倾羡的能力——“选择”的能力!
以上,与你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