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赵晓璃
写在前面的话:
你能想象这样一个场景吗?
你在一家单位兢兢业业干了五年,看着自己的收入一点点上涨,终于涨到了温饱线以上的水平......
突然有一天,当你打开工资条或者查询工资的时候,你惊讶地发现工资少了一半多!
你先是有些愤怒(怎么这么少?!),继而有些怀疑(是不是弄错了?),后来才知道,因为某种不可抗拒的因素,你们单位所有人的工资全面降薪,你不过是其中之一罢了。
怎么办?
要不要离开?
如果离开了,又到底往哪里去?
温馨提示:文中案例均取材于真实咨询案例,代表的只是咨询者本人的境遇,不具备任何普适性,希望读者阅读此类文章时,重点关注分析思路和方法。
一、“月入3200,月供3000......”
咨询者:李先生;
工作地点:某二线城市;
职业背景:高中历史老师;
降薪时间:2018年3月;
降薪前工资水平:6500元/月;
降薪后工资水平:3200元/月;
固定支出:房贷支出,月供3000元;
降薪原因:教育局禁止补课......
李先生前来咨询的时候,厚重的眼镜片下闪现出一丝无奈与感伤。
五年前的他历史系硕士毕业之后,通过层层选拔应聘上了某师范高中的历史老师,一时成为很多人羡慕的对象。
从微薄的工资起步,李先生在教学方面兢兢业业,工资也稳中有升,直至去年,大约到手的月薪在6500元左右。
“实不相瞒,6500元的工资里,有近3500元的收入来源于学校给学生补习的费用。高中了,本来学习任务和压力就很重,有些学生反应慢会比较吃亏,那个时候学校就利用周末给这些学生补课,收取的费用也不高,但是因为学生基数大,这部分收入总体上非常可观,于是我们这些老师的课酬里,有一半以上都是这样的补课费。”李先生娓娓道来。
“自从今年过完年之后,我们老师感受到了繁重的经济压力。教育局明文规定取消一切形式的补课,教室的走廊上贴满了投诉举报电话,一经发现,后果十分严重。没有了补课收入,我们这些老师的工资就微薄的可怜,每个月到手的只有3000左右。我工作了五年,如今每个月只能拿到3200元的工资,我每个月固定的房贷3000,还完兜里只剩下200元,真的感觉自己就是一个笑话。”李先生叹了口气。
“父母一个劲儿地劝我,毕竟是公家饭,再者影响的又不是我一个老师,他们让我再忍忍,甚至每个月从他们的退休金里挤出1000元贴补我这边。你能体会这样的感受吗?父母辛辛苦苦把我养这么大,我不仅没能贴补他们,反而让他们反过来贴补我这边.....”说着,李先生的眼眶湿润了。
“怎么不想走呢?但舍不下这些孩子们。说出来不怕您笑话,我当老师就是因为自己在高中的时候遇到了一位好老师,我发现老师这个职业很有意义,能改变很多孩子未来的命运......现在一提到离职,我父母就会跳起来,他们会说,孝顺不是说给他们多少钱的问题,而是让他们心情舒畅最关键。”
二、“20万的违约金,还能怎么办呢?”
咨询者:刘先生
职业背景:某事业单位职员
工作地点:北京;
降薪时间:2018年5月;
降薪前最高收入:10000-12000元/月;
降薪后收入:5000元左右;
降薪原因:事业单位开始缴纳养老金;
辞职风险:赔付20万违约金......
谈到降薪,心塞的不仅仅只是教师群体。
咨询者刘先生在北京一家事业单位任职,研究生毕业那会儿,这家单位的招聘条件有一条特别诱人,那就是解决北京户口,于是刘先生选择了这家单位。
然而代价就是,如果因个人原因离职,视为违约处理,罚金20万元。
刘先生刚进来那会儿,月工资5000元左右,当时他认为,只要好好干,五年十年之后,怎么说工资只会升不会降吧,一步步发展下去,也还算有个奔头。
要知道,这家单位在行业里也算是翘楚。
然而就在上个月,刘先生听说单位集体降薪:原来事业单位如今一律要交养老金,说是要把之前欠的养老金都要补齐,当时他也没有什么感觉,等他拿到工资条的那一刹那才发现,真的只有五六千!
“在北京,一个月五六千够干什么?之前最好的时候拿过一万多的收入,才觉得手头宽敞些。现在倒好,工资不升倒也罢了,一下子降了这么多!这次听说是扣了两个月的养老,住房公积金扣了近1000元......怎么不想走呢?问题是我这一走就算违约,得赔付单位20万违约金。我上哪儿弄这20万啊?!感觉突然回到了解放前......”刘先生叹息道。
三、“3000元的工资,无编制......”
咨询者:林女士;
职业背景:航空公司职员;
工作地点:某一线城市
降薪时间:2018年4月
降薪前工资:5000-6000元/月
降薪后工资:3000元左右/月
降薪原因:行业大环境......
咨询者林女士这些年的职场之路颇为坎坷。
毕业于211高校的她学的是行政管理专业,之所以包括这个专业,就是因为当时的分数线刚好达上这所学校的录取线,专业上就没有太多的选择权,考虑到自己物理化学等理科成绩太差,就报考了这个偏文科的专业。
毕业后的林女士前几年一直做的是文职类工作,例如行政文员、秘书等等,直到三年前,一个同学拉上她去航空公司面试,她的生活像是出现了一丝曙光。
“一开始航空公司给的待遇确实不错,”林女士回忆说:“我做文员那会儿,工资最高的只有四五千,这个一过去就给六千多,另外工作听起来很体面,主要负责登机前的检票、维护秩序等工作。”
“转折发生在前两个月,整个公司全面降薪,包括空乘人员,我也不例外。当时没想太多,工资到手后才发现,只有3000元......”林女士说:“我不是在编人员,也没有关系,就是一纸合同,突然觉得这份工作简单琐碎,今天是没有钱,明天更糟糕的是没有竞争力。”
四、所谓职业规划,很大程度上是应对变化
事实上,包括人对职业规划的认知存在偏差,认为职业规划就是给你划出一条路,但实际上,职业规划里面有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教你如何应对变化。
从这个角度来说,每个人这一生都需要定期进行职业咨询,好排查出问题,做出及时的调整。
回到正题,在降薪这个大背景下,作为个体的我们到底要怎么办呢?
1、调整认知:不仅要看到职业显性的收入,也要衡量隐形的价值
随着公务员、事业单位的改制工作步步推进,原有的“优越壁垒”渐渐不复存在:它们和企业一样开始缴纳保险,如此一来,直接的经济损失大约在每个月1000元左右。
然而,这是否意味着,这些岗位上的工作人员就要离开了呢?
事实上,每份职业都有两大价值:显性价值和隐性价值。
显性价值是物质层面的价值,以看得见的收入为主,隐性价值则是偏重于精神层面的价值,例如成就感等等。
我们在衡量一份职业的时候,不仅要看到显性价值,还要看到隐性价值。
例如前文中提及的高中历史老师李先生,他的志向就是成为一名光荣的教师:这个职业是符合他的价值观和理想的,同时在这份工作中,李先生深受学生喜爱,领导和同事相处的也很融洽,他能感受到莫大的成就感和意义感,这些虽然看不见但切实存在——这才是让李先生在面临降薪的时候纠结要不要离开的原因所在。
如果你存在类似于李先生这样的情况:你的本职工作匹配你的价值观和理想,除了工资以外其他因素都满意,在降薪来袭时,离职并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原因很简单。
如果你冲着收入做一份工作,结果这份工作和之前完全相反,属于“显性价值高但隐性价值低”的情况:除了工资高,你感受不到其他的价值,满足感和成就感低,人际关系复杂而紧张,这种情况下,你很难调动内在驱动力,越不喜欢越不想做,越不想做效能越低,如果不能及时差觉并改变,很容易混日子,沦为“职场老油条”。
“这样说来,确实是这样,”李先生说:“虽然工资少了些,但这份工作确实在其他方面能满足我的要求。补课取消了确实对我的经济收入有了影响,但如此一来可以享受到真正的假期了。”
“是的,所以你现在的问题其实仅仅是收入问题,建议你寻找新的价值增长点。”我建议道。
如何寻找新的价值增长点呢?
第一步,列出你会做、想做或喜欢做的事情;
第二步,从中筛选出有意义感、能变现的选项;
第三步,梳理身边的人脉资源,看能从哪里起步。
因此,针对前文李先生的咨询方案,就是按照一系列方法与步骤挖掘与寻找新的价值增长点。
2、你的领导就是你的贵人:多一个人多一条路
在职场中,每个人都不是单打独斗,同样地,今天和你共事的领导也好同事也罢,即便发生了一些冲突和矛盾,多半也是因为工作。
用发展的眼光来看,你在成长,你的领导同事也在成长,如果今天你能有意识地维护好这些关系,说不准未来在你需要帮助的时候,对方能给予一些实质性的帮助。
想要做好这一点,就必须眼光长远:树立职业化的做事口碑和精神,是做人的根基。
从我经手的职业咨询案例来看,大部分转型成功的案例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案例中的主人公做事靠谱、为人真诚,即便离开了一家单位,也能和原单位的领导同事保持不错的关系。
人际关系的学问五花八门,但有一个最核心的东西,就是“黄金法则”:你希望别人怎样对你,你就应该怎样对待别人。
例如,如果你希望你的领导赏识你提拔你,你就需要有强大的执行力,并且在遇到重大问题时,及时和领导通气,形成“执行-反馈-修正-结果”的良性循环,让领导能够多了解你,也能感受到你的专注、认真及靠谱。
前文案例中的刘先生就是领导眼中“靠谱的年轻人”:针对他的咨询方案就是能力及资源排查,看有没有新的出路和收入来源。
3、功利性的工作,早离开早解脱
如果一份工作你既不喜欢也不擅长,只是图它收入高,这就是所谓的“功利性工作”。
这种工作表面看起来确实能给你带来一些收入,但做久了就会显出弊端:
1)、职场竞争力下降:因为不喜欢,所以没有学习的欲望,缺失内在动力;
2)、不利于个人成长与发展:因为不擅长,所以做事吃力且容易受挫,要么就是自觉无趣走开,要么就是混日子消磨生命,同时耽误了发掘新机会的可能;
3)、未来收入受损:结合前两点,如果行业发生变化,由于没有锻炼出核心竞争力,再度转型困难重重。
前文中林女士的问题根源就在于此,因此针对她的咨询方案就是探索新的领域和方向;如果你也处于“功利性职业”处境,建议尽早脱身,方可自保。
五、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请正视职业规划这件事
在接触了形形色色的咨询者之后,我有个最直观的感受:那就是一部分人之前缺乏职业规划意识,结果困难越来越多,他们恨不能把职业咨询当做最后一根“救命稻草”,巴不得立即带TA脱离苦海。
事实是,职业规划及咨询这件事情,更像是定期体检:它能通过专业手段和方法,检查出你当前存在的问题,帮你梳理思路,明确下一步的行动方向;而如果一个人的职业处境已经到了病入膏肓的阶段,指望一次咨询就能彻底改变命运,无异于“天方夜谭”。
“极不切实际的梦想即使没有实际权力做后盾,一样可以让人产生最大无畏的胆气。这是因为,怀有大希望者的力量可以有最荒谬的来源:一个口号、一句话或者一枚徽章。”——《狂热分子》
作者简介:赵晓璃,资深职业生涯规划师,国家心理咨询师,职场作家。著有以职业咨询案例分析为素材的职场畅销书《停止盲目努力:你的人生需要再设计》,成为职业规划领域为数不多的咨询实战及个人发展实用书籍。2018年新书《从极简到极致:在擅长的领域做一个厉害的人》已在当当、亚马逊、京东等平台预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