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父所講文字版:
虽然;有此众缘,而种灭时,芽即得生。如是有花之时,实即得生。
那么这个“虽然”,就跟前面讲“虽然”一样的,就是说从这个因缘现象,从这个深刻的、进一步的观察认识是这样的。
那么事实上来讲呢,确实“众缘”所成,就是有“地、水、火、风”这些众缘呐,那么种灭芽生,现象界彼此之间有这样的关联,存在相应的关系,可是彼此之间并不是某一个可以决定某一个。
那么前面所说的“芽(亦)不作是念”、“地水火风(界亦)不作是念”是一个事实,是这样的。所以这个当中就有它细微之处,所以不要以为说就是从现象界的展开呀、基本的观察啦,它就不会有深度。实际上,这个现象界的观察只要你有细微的这个发展,有这个认识,就会由表及里,由浅至深,会能够增上,能够发展到深度观察。
那么这里就讲到现象和这个事实。下面呢,
彼芽亦非自作,亦非他作,非自、他俱作,非自在作,亦非时变,非自性生,亦(非)无因而生。
那么实际上呢,这个“自作”、“他作”、“自、他(俱)作”、“非自他(俱)作”、“非自在作”等等等等,那么是结合了通常认识事物的时候所存在的一些错误观念、一些错误认识。
彼芽亦非自作
这个“彼芽(亦)非自作”,在讲中观里面,讲诸法不自生,亦不从他生,不共,不无因,就是破四不生义,那也是讲到这个内容。只是在中观里面呐,在阐述的时候呢,这个举的例,说的这个逻辑的推理非常的多,详尽,比较繁复,要有一定认识之后才可以明白,才可以了解到。那这里呢,就只是基本性的结合前面的因缘观呐、缘起现象啦来给大家作解说。
就是“彼芽亦非自作”,就是这个芽的成啊,不是芽本身成、不是芽本自成,不是这个样的。如果本自成的话,那就是种里面具备芽性,在种当中就已经有芽了。那么既然有芽的话,就何待于生呢?那就不待于生嘛。所以这个芽的形成不是自力所能够决定的、种子本身决定的。假设种子能够决定,它就不待于阳光、水份,不待于泥土。
非他作
那么是不是说这个阳光、水份就能决定有芽呢?也不是,不是说我有水就有芽了,我有阳光就有芽了。就好像这个土地很肥沃,雨量充沛,阳光具足,但是这个地方没有这种物种,它是不会长的,它一定有相应的这个物种,所以“非他作”。
非自他
俱作
“非自、他俱作”,就是是不是说有“他”,有“自”,都具备了就行了的呢?也不是的。就像一个种子放到那儿,也有水,有阳光等等,那么这些东西都存在的,但是如果它没有适合的节令、相应的种植培育,那么这个种也是不会有芽的。现象界有很多东西都是这样的了,地水火风空时种子等等都存在了。所以“非自、他俱作”,不是说“自”、“他”都在就“作”了,就会成为芽了。
非
自在作
“非自在作”,这个“自在作”是什么呢?“自在作”是自在天。那么有的观念就是认为神造的,大自然界的一切东西都是神造的,神决定了怎么样就怎么样。那么神能不能决定这个种子发芽呢?神也不决定这个种子发芽。假如神决定了这个种子来发芽的话,那我种稻谷也好,不种稻谷也好,我都会有米饭吃,那这个就是神决定的。但是神不决定这个事情,所以非自在天作。
亦非
時變
“亦非时变”,有的就是一种自然的这个理论,这个自然理论其实就是无因论,就是说任何事物,比如说太阳会出来呀,会有春夏秋冬啊,会有鸟语花香啊等等,它是不用什么机制,也不用什么理由,它该出现就该出现,所以这个就称为自然性、自然作、“非时变”。不是时间因缘的一个展现,就是“非时变”。
非
自性生
“非自性生”,这个“自性生”就是自体所成的、自性所生的。就比如说这个种子里面它已经就隐含了芽的这个体性了,就有芽存在了,那之所以会发芽呢,就是这个根本性的芽为因,然后有种种条件呐,它就会种的形态消失了,芽的样子露出来的,这个就是“自性生”的含义。那么这里芽呢“非自性生”。
亦非
無因而生
“亦非无因而生”,这“无因而生”跟这个“非时变”呐,说“自然有”啊这个意思、这个观点理论是接近的,就是无因而有,太阳出来就是出来,不是有因的,不是有什么样的因缘的。那么这个芽的生依前因相应、缘相应来观呢,是因缘而有、因缘而现、因缘而生的,不是“无因(而)生”的。
虽然;
“虽然”呢,就是说这样,即使这样,但是这样,那么这个就是说结合现象本身来讲。
地、水、火、风、空、时界等和合,种灭之时而芽得生。
就是说从现象界的这个来观察的话呢,“地、水、火、风、空、时界”“六界和合”,种灭芽生,种灭了就芽生,这是我们一般了解事物的时候,了解这个外在现象的时候,都可以了解到的。那么这个了解是一般性这样的一个认识,而不作深度地观察的时候,如果进一步具体地作观察、作讨论的时候,那么世间种种戏论就是有“自作”、“他作”,“(自、他)俱作”、“自在作”等等这样的一个观点。
那么依佛觉悟真理,对于现象界事实的如实观来讲呢,是因缘法,是因缘现,如是因缘如是展现,所以既不是“自作”,也不是“他作”,也不是“无因而有”,是依因缘来观。所以正是依因缘观,见法不住于法,能够于法消除原有的这种固化的概念,那就能够得自在,能够见法性,能够见真理,能够见法身,证入实相,见佛,是这样的。
是故应如是观:外因缘法缘相应义。
那么这个是“外因缘法缘相应义”,“因相应”观完了就观“缘相应”。所以我们学了这些内容之后,自己也可以好好比照生活当中的一些事情,这里是举种子和芽,那你也可以举,比如说一支笔、一张纸、一件衣服。
那么这个衣服的“因相应义”、“缘相应义”是怎么样?
那么这个当中“因相应”、“缘相应”,它互相的关系应该怎么来界说?
依照这个经典所说了,你要举一隅而反三隅——举一反三,这样来认识。比如说你遇到一个事情,你起了这么一个烦恼,这个烦恼的因缘是怎么样的,它与哪些因相应,与哪些缘相应,然后有了你这样的个烦恼。
那么这个烦恼它是不是说一直在盘绕在你的心里面哪?它不会走的?
那它又因为相应的“因相应”、“缘相应”呢,这个烦恼谢灭了。比如说你还有另外一个欢喜的事情想起来了,这个烦恼就不见了,就走掉了。所以它这个因缘的展现呢,它是一个动态的,很多很多事情在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