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到底死不死?我只请了七天丧假!”

图文整理自网络


你有没有发现,曾经英姿飒爽的父母,伟岸的身影正在日渐佝偻。


你有没有察觉,曾经意气风发的父母,在你面前正变得小心翼翼。


我们似乎还没来得及做好准备,父母,就老了......


比起年老,他们其实更害怕生病;比起死亡,他们更怕给子女添麻烦。


1. “拖累你,还不如自我了结”。


一个在外打工的儿子请7天假,回家看望病危的父亲,两三天过去,父亲仍没死。


儿子问父亲“你到底死不死?我就请了7天假,是把做丧事的时间都算进来的。”


老人随即自杀。儿子赶在一周内办完丧事,回城继续打工。


这个不是杜撰的网络段子,几年前媒体曾有报道:在湖北京山县农村,有“自杀屋”、“自杀洞”。


相当一部分老人因为患病,不愿拖累子女,选择老屋或荒坡、树林、河沟,安静地“自我了结”。


当地人对此习经为常,有村民说:


“只要满足年龄在70岁以上、生活不能自理、经济条件差、子女生活比较困难、得了无法治愈的疾病这样几个条件,老人自杀就是“明智的选择”。”



距湖北武汉不到100公里的村庄里 ,69岁的老人林木文沐浴之后,换上一身干净的衣服。


然后坐在堂屋中间,一边在火盆里为自己烧纸钱,一边喝下半瓶农药。纸钱烧了一半,老人躺在地上不省人事。


“他很久以前就开始计划自杀了。”《农村老年人自杀的社会学研究》项目主持人的刘燕舞后来听说。


村民猜测老人自杀的原因是与儿媳妇失和。


“他怕将来死了,孩子连纸钱都不给买。”一名村民对刘燕舞说,“这样死,还‘体面’些。”


林木文的死,并没有在老人生活了一辈子的村庄激起多少波澜。


甚至,老人曾当过村支部书记的儿子,也没有像刘燕舞以为的那样责怪妻子,而是“很坦然”:“人总是要与活人过的,难道还与死人过日子不成?”


有老人说:“比起亲儿子,药儿子(喝农药)、绳儿子(上吊)、水儿子(投水)更可靠。”


自杀的老人一面因得不到子女回报而悲伤,一面又体谅子女沉重的负担。


老人自杀后村庄的平静,和人们讲述自杀老人时的谈笑风生,让这一桩桩自杀根本来不及弥漫悲伤就已被淡忘。


孝,依然被视为美德,但不孝,也可以被认可。


如果说,这是农村老人的悲剧,那城市的老人,就能够避免“空巢”么?


2. 和死神争丈夫、争儿子,她三次都输了。


85岁的王奶奶坐在床沿给扑克牌排队,是她每天除吃饭外必做的事儿。


四年前她最后一个儿子去世后,她就每天摆扑克。


两个儿子和老伴曾来过的痕迹一丝都找不到。


“都烧了,不想留,看了难受。”王奶奶说这话时,眼睛一直看远方,嘴角使劲向上,努力做出“都过去了”的样子。


大儿子死于车祸,一直照顾她的二儿子几年前查出喉癌,为了给儿子治病,王奶奶把自己的房子卖了和死神争儿子,最后她还是输了。


摆扑克是王奶奶每天最大的乐趣


3. “你爸躺在地上,而你在通讯录里”。


65岁的朱阿姨一个人照顾瘫痪在床的老伴已5年了,她担心过各种突发的情况,但唯独没想过瘫痪的老伴会掉到地上。


“我搂着他的腰,想把他抱到床上,可坐着抱我站不起身,站着弯腰抱我抬不起胳膊。”


那天,朱阿姨折腾了20多分钟,也没能把老伴抱回床上。


打开手机通讯录,里面包括独生女在内100多人,她却不知道该打给谁。


女儿远在成都,亲朋这个时间都在熟睡,刚强了一辈子的朱阿姨,在那一刻抱着老伴哭了…


最后她跑到楼下央求两位保安,一再保证即使出了问题也和人家没关系,两名保安才上楼帮忙把老伴搬到了床上。


一周后,朱阿姨将自家一间住屋对外出租,出租条件第一条就是“本分、老实、男孩”。


朱阿姨要照顾生病卧床5年的老伴


今年春节女儿回来过年,娘俩找个大床单,一人拽一头儿,把老爷子抬进卫生间,浴房里铺上瑜伽垫,给一年多只是擦擦身的老爸洗了个痛快澡。


女儿哭了,她觉得朱阿姨太苦太累,她让两位老人跟她一起去成都。 


朱阿姨没答应,她在心里又一次告诉自己,“可不能病啊,老伴已经瘫痪了,自己再病倒,那简直要了姑娘的命啊! ”


朱阿姨一直不去成都,一方面不想给孩子添麻烦,更重要的一点是因为异地医保无法结算。


前几个月,在小广场走大圈,一位“圈友”告诉她,去年国家就表示要推进全国医保联网。


现在这是“朱阿姨们”最感兴趣的一件“国家大事”,互相见面总打听“总理说的那事咋样了?”


为了少得病,朱阿姨各种健身器材都玩转了


4. 女儿在手机通讯录里叫“啊”。


因为能一直排在第一位。


老伴去世后的张阿姨有个独生女,毕业就留在了广州。她一个人很害怕安静。


收音机、电视都是从睁眼开到闭眼,还特意花了几千块钱买了条善解人意的小狗,就为了自己说话时,有个“应声”的。



这条小狗,就是张阿姨每天的伴儿。


对外张阿姨总抱怨女儿花钱多,给她买了一柜子的衣服,给她买2000多的包。但细听之下,能感觉到张阿姨的“显摆”。


女儿离家13年,在张阿姨的手机通讯录里始终叫“啊”,因为能一直排在第一位。


张阿姨曾经去过广州,看到为了攒钱买房的宝贝女儿周日一大早头发都来不及扎,嘴里塞块干面包就顶着大太阳做兼职时,当妈的眼泪一下子就下来了。


一柜子的衣服都是女儿给张阿姨买的


“父母为孩子付出是天经地义的。大城市打拼太难了,这么贵的房价,我们也帮不上忙,心里觉得委屈了孩子。”张阿姨说,


她挺盼着女儿能赶紧要孩子,要是用她照顾,立刻打起背包就出发。把孩子照顾到上了学,她就回哈尔滨。


就在前几天,张阿姨远在广州的女儿收到了妈妈寄的新鲜的东北油豆角,这是今年夏天收到的第8包,运费都比豆角贵。


为了让她能吃上今年最后一拨油豆角,张阿姨跑了好几个早市,坐着小板凳从十斤里一根根挑选…


5. “我不饿,就想你们一起吃顿饭”。


三个子女一个在外地,一个在国外,另一个身体不好,一年来探望不了他两趟。


82岁的刘叔每天基本不着家,去江边看别人下棋,在小区里坐着看野猫打仗,实在没意思就随便找个公交车坐到终点,再坐回来。


这个躲过了日军轰炸机、挨过三年自然灾害的老头儿,却被晚年孤独牢牢捕获。


听说记者要来家里采访,老人特意去超市买了“一个里面有一整只虾仁”的高档速冻饺子,一定要留和孙女年龄相仿的记者吃顿饭。


“爷爷其实不饿,就是想桌子对面有个人一起吃饭。”老人喃喃自语。


冰箱里,一半是咸菜一半是保健品


6. “儿子不在家,老头子你别和人吵架!”


67岁的陈阿姨因为胃溃疡穿孔手术住了院,他们没有告诉在美国工作的儿子。手术后住院都是老伴在医院24小时陪护。


有一天正在点滴的陈阿姨要上卫生间,没忍心喊熬了好几晚,正在打盹的老伴,自己举着点滴去卫生间。


上厕所既要解裤子,还不敢用力怕滚针,肚子稍微一用力就象刀在里面剜一样疼。


刚蹭回病房,手机响了,“妈,你在家呢?咋这么半天才接电话呢?”


“妈在厨房擦瓷砖呢,没听见!”陈阿姨最后一个字说完,用牙咬住了下嘴唇,就怕千里之外的儿子听见自己的哽咽声……


在儿子出国前一个多月,陈阿姨的老伴赵叔就常失眠。有几个晚上就是整宿躲在办公室了,把各种出国留学指南翻得都卷了边儿。


儿子走后,赵叔专门去书店买了个超大个儿的地球仪,晚上睡不着拨弄它转。地球仪上不他们和儿子不到一扎的距离,实际上却是15000多公里。


随着年龄越来越大,陈阿姨夫妇在生活上出现的不便也与日渐增,但他们依然没后悔当年把儿子放出去,只要孩子好,他发展好,当父母的啥心情都能放进肚里。


陈阿姨说,前些年是单纯的想和惦记儿子,现在还会多了一份老无倚靠的恐慌。


家里遥控器坏了,二人就硬生生地挺了好几天没电视的日子,后来实在没办法,才让亲戚家孩子过来帮弄好。


有时候去早市,偶尔遇到小贩缺斤少两,赵叔要冲上去找人理论,陈姨总会拉住劝“儿子也不在家,你一个老头子可压住点火吧!“


7. “只要你好,我们就都好”。


今年春节期间,两张照片刷爆了朋友圈。


照片的拍摄者叫周建海,是一名体育教练,老家在农村。他从杭州出发,驱车十多个小时,才顺利返家。


“因为各种原因,即便是春节,我们也很难聚到一起。


就拿我来说,以前当运动员时,因为备战比赛的需要,连续四年都没有回家过年。”


当他踏上返程,临别前拥别父母,不想一向坚强的母亲竟然落了泪。


“儿子啊,自己多保重身体,好好工作,爸妈会照顾自己,家人要和睦相处……” 


就在汽车即将发动的时候,母亲又把头探进车厢,凝望着儿子,反复嘱咐。




8. 去年春节,村里一位79岁的老人跳河自杀了。


老人姓张,膝下有一儿一女。


老伴70岁那年得癌症死了后,她就搬到了大儿子家住。


大儿子在赡养老人方面做得挺好,只是唯一有一点——脾气十分暴躁,经常对老人摆脸色。


比如忙不过来时,张奶奶想帮忙,大儿子就会很不耐烦地说:“谁要你帮忙了?万一摔了磕了又得折磨多少人啊。”


这样的话常让张奶奶唯唯诺诺,躲在一边偷偷擦眼角。


后来,儿子儿媳搬去了城里住,慢慢回村里就少了。虽然儿子也经常给她寄钱,但偶尔回来时,还是总免不了习惯性的说教一番老母亲。


张奶奶也不想去打扰二女儿的生活,所以更多时候,只好孤独难过的独自在家。


就在去年春节,大儿子为了80岁大寿设宴的问题与张奶奶大吵了一架,还生气的提前去了城里。


就在他们离家的第二天,张奶奶直接投河自杀了,二女儿得知后,一怒之下与大儿子断绝了关系。


在给母亲办完丧礼后,因为自责,也因为周围舆论的压力,大儿子带着全家搬去城里,再也没有回来过。


子女尽孝,不止是物质的支撑,更重要的是精神的陪伴滋养,老年人的孤独,往往在于年华老去、无人倾听、无人陪伴、仿若被时代抛弃。


于丹曾说,如今儿女有钱了很容易做到给父母买车、买房,但是最难做到的就是不给父母脸色看。


我们不是恶人,更不是不懂孝道,我们只是习惯了自私,习惯了任性。


相信每个赤诚忠厚的孩子,都曾在心底向父母许下“孝”的宏愿,相信来日方长,相信水到渠成。


或许这些年,你过的很成功,事业顺利,家庭美满。可是你却少了很多参与父母后半生的机会,那些在一碗汤的距离里,陪着父母慢慢变老的时光。



“等我有了钱”、“等我有时间”这样的话你是否每年都会默默许愿几次?


我们总以为还有很多机会,去孝敬父母。可惜人们忘了时间的残酷,忘了人生的短暂。


不要等到真的来不及了,才去追思父母的好,才去追忆那些父母陪伴你一起长大的时光。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6,723评论 6 481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8,485评论 2 382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2,998评论 0 344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5,323评论 1 279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4,355评论 5 374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9,079评论 1 285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8,389评论 3 400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7,019评论 0 259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3,519评论 1 30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971评论 2 325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8,100评论 1 333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738评论 4 324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9,293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289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517评论 1 262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5,547评论 2 354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834评论 2 345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