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我第一次了解到对外汉语专业的时候,机构招生的工作人员问我为什么想做这个行业。我说了了几个既标准又看似真诚的原因,一是我对汉语(更多是指小说)的热爱以及想要传播中华文化的欲望;二是我很好奇不同国家的人都是如何看待这个世界看待自己看待周围的环境,看完《天才》的人都知道看待世界的角度和思维方式决定了你所了解到的这个世界的本质是什么。第三我理解的教学是教中学习。现在我的对外汉语之路刚刚开始,我已经感到很幸运了,因为求仁得仁。
我的第一个学生S来自法国,课堂上我从她身上学到了很多,例如思考。S是一个非常擅长思考的学生,这也是她选择我作为她的老师的原因,这是前提,暂且按下不表。今天的课堂上我们讲到一个例句,扶(老奶奶过马路,话匣子就此打开。她说她刚来中国的第一年(2011年),看到一个新闻,六年过去了,至今也难以忘怀。当年的新闻是这样的,一个大卡车无意中撞倒一对母女,可是为了给更少的赔偿金,司机故意来回碾压了两三次这对受伤的母女,直至死亡。然而围观者无一人伸出援手。她提出来两个问题,第一,为什么中国的法律是这样地规定,撞死人赔偿的金额比撞伤人的赔偿金额要少?第二,为什么周围没有一个人帮帮那对母女,在围观者以后的人生里,每当他想到这个四岁的小女孩活生生在自己眼皮底下被杀,而自己能帮忙的时候却选择什么都没做,他不会备受煎熬而睡不着吗?她提完这两个问题我也开始思考。随后,她给出了自己的理解。她说,这些年通过对中国的了解,中国的法律虽是不健全的,但在某些方面也是很严格的。例如,对待小偷,中国的政府会惩罚的相当严格,可能抓进监狱,但法国就不会,只会让小偷归还盗窃的物品以及罚款。因为法国政府选择把更多的钱投入到穷人的福利中而不是修建更多的监狱。我此时提到一句话并结合这个话题给予了详细的解释,我们可以拥有所有,但一定不是同时拥有。我说到法律制定也是有一定的角度,而且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展。她表示理解,又说到,因为中国人口数量众多,一个城市的人口数量相当于她们一个国家的人数,所以政府的管理方式、法律地制定肯定与法国不同,当真按照法国的规定也不一定能适合中国。我认为她从法律以及人口方面去思考去理解她看不懂、甚至一点都不理解的事情(因为在法国这两个问题根本不存在,人们会毫不犹豫地去帮助别人),这是我看到的她的思考。因为通常我遇到问题第一反应是懵,然后就想问为什么,表示不理解不正常不接受,可她让我看到接受,如何接受,靠思考靠智慧,而不是希望事情没有发生过或者忽然逆转符合我的需求。这是我学到的我作为老师的收获。当然更多的是作为老师的教,我给出了两点自己的思考,一是人的本能是趋利避害,经历过扶老奶奶过马路反被判刑的案件,部分中国人再做好事就要三思而后行(这个词是从学生那里拿来的,她说想两次,我就问是不是想翻译英文的think twice,她说是,哈哈);第二,从众心理,人们都会也能为自己所做的事情找到合理的理由原谅自己,还有法不责众,如果再想不明白就看一本法国著名心理学家古斯塔夫・勒庞 Gustave Le Bon的一本书《乌合之众》。想来也是有趣,法国心理学家编写的书在中国流行开来再由中国人转推荐给法国人,美国心理学家写的书如《爱的艺术》信手拈来地引用中国道家思想家老子的话再在中国流行开来。这个世界某种程度上,也是圆的吧。
这个仅仅是我们在课堂上思想碰撞出来的众多火花之一,有学习有思考有进步,这就是我在这个行业最大的所得。我能给到我的学生的,希望不仅仅是汉字的听说读写,更是汉字背后的文化、寓意、历史,还有我对学问的喜爱、思考与渴求。希望自己记住此时的初心,在对外汉语这条路上,不求轰轰烈烈,但求有始有终。我们一起成长,一起探求这个世界的本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