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发我对“如何提问”的思考的两件事
1、上帝的难题。前段时间看到李松蔚的一篇文章《有些问题,从提出的一刻起就注定无解》,文中他定义了一个概念“上帝的难题”,上帝的难题是抽象层面的困扰,它与现实中,真正的人际互动并不直接相关。例如,“孩子压力很大,该怎么办”这种问题。而解决这种难题,最关键的那个问题或许就是:“你是怎么知道的?”
2、讲座后的提问。讲座后一般有向嘉宾提问的环节,我今年已经听到两位嘉宾说“你的问题太大了,不好回答”。有一位嘉宾直接不回答,另外一位嘉宾则回去思考过,再在他的博客上分享答案。
以上两个例子中,提问者的问题让回答者难以回答,于是我就想:如何提出一个好问题?如何提问才能更好地得到答案?提问的时候,把问题具体化就可以了吗?提问...
为了搞清楚“提问”,我决定看《学会提问》。
《学会提问》这本书
《学会提问》这本书是一本非常经典的批判性思维读物,本书的主要目的就是传授批判性的提问技能,帮助你了解何时提问、怎样提问才能让你判断出信什么、不信什么。
一、学会提出好问题
一切从批判性思维开始。人们对事物有各种态度和看法,哪个是对的,哪个是错的,我应该听哪个?我们需要批判性地思考,让我们得出合理的判断与结论。而通往合理结论的道路往往从问题开始,并且一路都有问题相伴。
批判性思维是本书使用的一个术语, 其内容主要涵盖以下几方面: (1)有一套相互关联、环环相扣的关键问题的意识; (2)恰如其分地提出和回答关键问题的能力; (3)积极主动地利用关键问题的强烈愿望。
人的时间精力有限,面对一个问题时,最好先问一问“关我什么事”。
两种思维方式:海绵式思维和淘金式思维
海绵式思维,被动接收外部信息,记住并且理解,不作评论。
淘金式思维,主动接收外部信息,不断地提问、思考,自己得出客观的结论。
弱势批判性思维和强势批判性思维。弱势批判性思维是利用批判性思维来捍卫自己现有的立场和看法。强势批判性思维是利用批判性思维来评估所有断言和看法,尤其自己的看法。我们透彻理解并客观评价各种纷繁复杂的观点,然后从中披沙拣金,选出最合理的观点。
当阅读别人的文章或者听别人分享他的观点时,可以问题自己一些关键问题,如论题结论是什么,理由是什么等。
让对话一直进行下去
因为批判性思维是一种社交活动,所以当我们对他人的看法和结论不断质疑时,我们还得考虑他们可能会有什么样的反应,如果你同他们存在分歧,你可以利用这些策略来让谈话继续下去而不致中断。
1、尽量阐明你对别人言论的理解,不妨问一问:“我好像听你说过这个。”
2、问一下别人,有没有证据能让他改变他的观点。
3、提议暂停一段时间,你们可以尽量找到支撑自己结论的最佳证据。
4、问一问别人,问一下别人,为什么他认为你据以形成结论的那些证据显得不堪一击。
5、尽量弥合分歧。如果你接受对方的最好理由,并将这些理由和你的最好理由放到一起,有没有发现一个你们双方都可以接受的新结论呢?如中药好,西药好?中西结合更好。
6、寻找一些共同的价值观或其他一致同意的结论,以此为基础,找出对话中分歧产生的原点。
7、好奇心再强,也要表现得体贴关心和不温不火,一旦讨论的语气升温,就要不断提醒自己,你是来虚心学习的,不是来舌战群英的。
8、确保你的表情和肢体动作都表现出谦恭的样子,而不是摆出一副全知全能、目空一切的架势。
二、论题和结论是什么
要成为会批判性思考问题的人,第一步就得培养找准论题和结论的能力。你应该能自如地回答我们提出的第一个关键性问题--论题和结论是什么? “是什么”问题和“应不应该”问题,为较有代表性的论题。
结论是一个个观点,需要其他观点来进行支撑,而没有证据支撑的断言称为纯观点。
找到结论有线索可循:问问论题是什么。首先看文章标题。其次,看看文章开头第一段; 寻找指示词。譬如,因此,由此得出、显示出、证明等等; 在可能的位置查看一下,尤其是注意文章的开头和结尾。
三、你的理由是什么
所谓理由就是用来支撑或证明结论的看法、证据、隐喻、类比和其他陈述。这些陈述是构建结论可信度的基础。一个人有没有头脑,主要的标志就要看他能否提供充足的证据来支撑他的看法,尤其当这些看法存在争议没有定论时更是这样。
找到理由有提示词:由于、因为这个原因、鉴于、研究显示、第一、第二、第三等。
举例。论题:公共泳池是不是一个健康的隐患? 结论:是的,确实如此。 理由:很多公共游泳池都不能遵守卫生法。 (支撑理由) (1)60%公共游泳池的水不能维持正常的含氯水平。 (2)很多人使用公共游泳池以后生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