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家族是中国历史悠久的一个民族,1956年10月,国家民委通过民族识别,确定土家族为单一民族。
2022年土家族人口达到8353912人,民族人口排行第八,其实在少数民族里面人口还是算多的。主要分布在我国湘、鄂、渝、黔交界地带的武陵山区。其中,湖南省的土家族主要分布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永顺、龙山、保靖、古丈等县,张家界市的慈利、桑植等县,常德市的石门等县;湖北省主要分布在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来凤、鹤峰、咸丰、宣恩、建始、巴东、恩施、利川等县市,宜昌市的长阳、五峰两县;重庆市主要分布在渝东南的黔江、酉阳、石柱、秀山、彭水等区县;贵州省主要分布在铜仁市的沿河、印江、思南、江口、德江等县。
语言
土家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土家语支。主要分布在我国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龙山、永顺、保靖、古丈、吉首、泸溪等县。分南北两个方言。复元音和鼻化元音较多,北部方言没有浊塞音和浊塞擦音声母。动词的体、趋向等语法范畴用助词表示。句子成分的基本次序是:主语-宾语-谓语。形容词修饰名词时,大都在名词之后,但带后置助词的形容词则在名词之前。土家族只有土家语,并没有本民族文字。但由于与汉族杂居后,绝大多数土家族人通汉语,只有为数不多的几个聚居区还保留着土家族的语音文化。
宗教信仰
土家族在宗教信仰方面虽受汉族影响较深,对汉族崇拜的神祗,也接受过来加以信奉,但在整个土家族宗教信仰中,占主导地位的仍然是本民族的民间宗教。土家族没有单一固定的宗教模式,而长期信仰多神,为多神宗教。突出的是迷信鬼神,崇拜祖先。在所有信仰的神祗中可分两大类。第一类为祖先神,分近期祖先和远期祖先,近期祖先是去世不久的历代祖宗,远期祖先是指宗族始祖和有声望的上层掌权者或民族英雄。近期祖先主要是家先神,家里老人去世,奉为神灵,各户均为之立有神堂,又叫神龛,上供历代祖先,每逢年节和红白喜事必敬之。表示对祖先尊崇。远期祖先神保留较多的是土王、八部大神、向王、吴王、田王等。第二类为自然神。土家族在长期认识和改造自然过程中产生了大量自然神,表现了对自然神的崇拜。主要有山神、土地神、白虎等。
风俗习惯
土家族历史上的婚姻比较自由,男女双方经过自由恋爱,征得双方父母同意,请人巫师作证即可。改土归流后,土家族被迫实行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包办婚姻。土家族实行一夫一妻制,解放前有姑舅表婚和填房婚之俗。姑舅表婚,即姑家之女必嫁舅家之子,又称“还骨种”;兄亡弟收嫂,弟亡兄收弟妇,称为“坐床”。但这些习俗到近代就已不存在了。解放以后,人民政府颁布了新的婚姻法,从此土家族人民真正享受到了婚姻自主的幸福。土家族的婚姻仪礼大致包括“打样”、“求婚”、“讨红庚”、“定亲”、“看期”、“迎亲”等程序,与汉族古代“六礼”类似。土家新娘出嫁时兴“哭嫁”,有的在结婚前半个多月就开始哭,有的要哭一月有余,至少三、五日。哭嫁歌有“哭父母”、“哭哥嫂”、“哭伯叔”、“哭姐妹”、“哭媒人”、“哭梳头”、“哭戴花”、“哭辞爹离娘”、“哭辞祖宗”、“哭上轿”等等。
土家族过去多行火葬。送葬时,请土老师念经,道士开路。祭吊死者,由土老师椎牛祭神,牛头归土老师独占,贫苦者往往借牛为祭。后来,因受汉族影响,均改为土葬,程序分为入殓、葬礼、送葬、安葬、葬后事等部分。在清江流域以北的土家族地区,流传着一种特有的古老葬俗歌舞“跳丧鼓”,又称“跳撒尔嗬”。山寨里,无论谁家老人去世,必请师傅到家里来打丧鼓。当夜,唢呐高奏,锣鼓喧天,鞭炮不停。丧鼓一响,相邻村寨的人们齐来奔丧。“跳丧鼓”是在灵柩前由击鼓师傅击鼓,歌师叫歌。“跳丧鼓”的形式分为“待尸”、“摇丧”、“哭丧”、“穿丧”、“践丧”、“退丧”等若干段。“跳丧鼓”的歌词内容十分丰富,有赞颂土家先民开拓疆土,回忆民族历史的;有反映先民图腾崇拜、渔猎活动、农事生产、爱情生活的;还有歌唱死者生平事迹的,等等。
土家族民间非常重视传统节日,自年始至年终,可谓月月有节。正腊月间的年节(过赶年)、元宵节、清明节、五月端午节、七月乞巧节、七月半鬼节,八月十五中秋节,九月初九重阳节,十月初一“寒衣节”等等,都是较为重大的节日。在众多节日中,以“过赶年”最具特色,现只有部分地区保留这一习俗。正月时家家团聚其乐融融,届时家家户户都要杀过年猪,做绿豆粉、煮米酒或咂酒等。
饮食习惯
土家族日常主食苞谷、稻米等,菜肴以酸辣为主。土家族平时每日三餐,像插秧和搬包谷时春夏农忙、劳动强度较大时吃四餐(“过早”即早餐、午餐、响午饭、晚饭)。土家族还喜食油茶汤,吃米花。日常主食除米饭外,以包谷饭最为常见。有时也吃豆饭(四季豆、蚕豆、缸豆等豆类焖饭),粑粑也是土家族喜爱的食物,粑粑分为很多种:油糍粑粑、糍粑、菊花粑还有土家酱香饼等。土家族菜肴以酸辣为其主要特点。民间家家都有酸菜缸,用以腌泡酸菜,还都会在家里收集很多罐罐,用来腌制酸酸菜,等到淡季时几乎餐餐不离酸菜。豆制品也很常见,如豆腐、豆豉、豆叶皮、豆腐乳等。土家族的饮酒,特别是在节日或待客时,酒必不可少。其中常见的是用糯米、高梁酿制。
服饰
土家族服饰的结构款式以俭朴实用为原则,喜宽松,结构简单,但是注重细节,喜宽松、衣短裤短、袖口和裤管肥大。男女老少皆穿无领滚边右衽开襟衣,衣边衣领会绣上花纹 ,绣工精彩,色彩艳丽,具有浓厚的民族特点。传统衣料多为自织自纺的青蓝色土布或麻布,史书上称为“溪布”、“峒布”。
居住环境
土家族爱群居,爱住吊脚木楼。建房都是一村村,一寨寨的,很少单家独户。所建房屋多为木结构,小青瓦,花格窗,司檐悬空,木栏扶手,走马转角,古香古色。一般居家都有小庭院,院前有篱笆,院后有竹林,青石板铺路,刨木板装壁,松明照亮,一家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田园宁静生活。
巢居是干栏建筑的早期形态,多现于长江流域以南地区的河姆渡等原始文明中。由于湘西气候湿热,森林植被资源丰富,居住在这里的土家族先民们为了防湿热和避开野兽虫蛇,选择了干栏式建筑作栖居之巢。
国家政策
发展土家族地区经济文化事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家尽一切努力,促进各民族的共同发展和共同繁荣。
培养土家族干部:大力培养少数民族干部,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解决民族问题的关键。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历来十分重视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把少数民族干部队伍的状况看作是衡量一个民族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尊重土家族风俗习惯:尊重少数民族改革自己风俗习惯的自由。
促进土家族教育发展:高考加分政策,少数民族预科教育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