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le在美国时间2017年9月12日的发布会中,揭露了包括Apple Watch、Apple TV、iPhone 8和iPhone X等新产品。
我依照惯例即时收看转播,但已经不再如十多年前一样做现场文字记录和评论。过去这几次发布会,大致上来说都没有特别的惊喜。主要是因为:
- 其他信息来源也都相当即时;
- 事前外界知道的东西已经很多;
- 近年来因为技术饱和、应用速度也快,在发布会当天才看得到的新东西已经很少;
- 真正的革命性发展不多,即使有也可能在一年前就有风声。
这次也因为同样的理由,其实从产品面真正可以评论的点并不多;至于新功能和规格数字方面的信息,其实在Apple官网上也已经相当清楚,所以就不太需要在这里重复了。
虽然许多人说,这次产品发布的重点其实是新的LTE版Apple Watch Series 3,不过因为我认为一来因为仍属于渐进性的发展、二来因为“虚拟SIM卡”(eSIM)的地区适用性可能还有问题,所以就先跳过。
在我看来,这次发布的产品中最能反映Apple未来发展方向的,应该算是iPhone X;但重点并不是产品多好(或多不好),而是在于它反映的下一代Apple手机走向、以及未来两年左右的市场营销意义。所以,本文就只就我自己的观察,来聊聊这方面的想法。
至于iPhone 8,除了强调扩增实境(AR)的角度之外,商品面上算是前一代的小改版(虽然技术集成方面改了不少);对于已经在使用iPhone 7的人来说,除了想体验AR之类的新功能、或是“习惯性”的追新机之外,并没有特别换机的必要。
在我之前翻译的一篇文章中,曾经提到:
Tim Cook曾经表示,AR将会是之后的重头戏之一;确实,这方面的发展会让Apple产品更有趣、也更吸引用户。ARKit(AR软体开发套件)将会让上亿的Apple装置立刻具备AR功能,透过相关app的销售带来更多获利。
像一些报纸上写的这类说法:
iPhone X相同级别的A11 Bionic芯片,强大的效能,因此可以让AR游戏运行顺畅。
虽然不能说不对,但总是有些失之简略的感觉。
iPhone 8(和X)之所以特别强调AR功能,除了效能够快之外,是因为以整体设计而言,是环绕着ARkit这个扩增实境开发工具来建构的;包括前后摄像头、绘图芯片、以及新的A11 Bionic处理器等等,都是在为这一代iPhone开发新应用的时候,必须确实发挥功能的重点。
iPhone X扮演的角色
但iPhone X就是个比较特别的东西了。它担负的责任很重,但也没有那么重。
重的一面是,对于已经上市十年的iPhone系列产品而言,它担负的是类似当年第一代iMac“时代开拓者”的角色:
- 打破Apple自己建立、而且已经几乎成为行业标准的一些设计规则,例如Home按钮;
- 比例更特异、而且上面“缺了一块”的屏幕(这一点我个人其实蛮不喜欢的);
- 将一些原本就有的组件类型重新集成,开拓出新的功能重点与市场诉求。
- 探索用户对于新价格带的接受度(这一点跟iMac“开拓平价市场”的目的显然是不一样的)。
对于Apple来说,其实目前并不是推出iPhone X的最佳时机,但却是个“既然都已经开发出来了,就必须要做”的实验。
责任不重的一面,则是它现阶段扮演的只是“过渡性”的角色,不必期望它有太大的销售量和获利。
从它较高的定价、以及还得随着iPhone 8一同上市来看,它的产量并不高(外界也有“良率不足”的猜测)、Apple对于它的市场杀伤力也还没有十足把握;否则,根本不需要有iPhone 8这个产品来护航,iPhone X直接用同样的价位取代iPhone 7就行了。
总而言之,重点在于顺利过渡和技术展示,而不是抢占市场。
“AR手机”的起飞时机
在大量的AR应用被开发出来之前,iPhone X的市场定位只会是“比一般手机贵很多、屏幕很大没边框,拿在手上代表我很炫很有钱”的产品;而打破这个看法的时间点,则受到两个因素的影响:
- 某些只有iPhone X(顶多加上8)才做得到的超强AR应用出现;
- 目前还是主流、但AR功能受限的iPhone 6/7陆续退出市场。
如果这两点成立,那么比较关注市场的人大概都可以推算出时间需要多久;以我个人的观察来看,大约需要两年的时间。
iPhone 8的尴尬期
但这中间会有一个小小的矛盾:问问目前在用iPhone 6/7的使用者“会不会在一两年内换成iPhone 8?”或是“会不会因为想要iPhone 8,所以现在就把iPhone 6/7换掉?”
由于AR目前并不是手机的必要功能、而且环境发展也尚未成熟,所以“换机潮”现在应该还不会发生;而且,目前听到的消费者反应也多半是“好像跟7没差多少”,手上有点钱的人会直攻iPhone X、没钱的就先用7顶着。
(这类的消费者推估,都同样要排除“喜欢尝新”和“习惯性换机”的人;这类用户不少,但相对比例应该还不高。然而,这类用户往往会成为高价位产品的顾客主力。)
在未来一年之中,Apple可能必须依靠“认为iPhone 6效能严重不足”、或是“现有手机寿终而自然升级”的用户,来作为iPhone 8的主力购买族群,而这个部分也是可以大致估计出来的(例如算一下在iPhone 7推出之前,卖出的iPhone 6有多少)。
如果AR应用终究没有起飞的话呢?
Apple把下一代手机的未来赌在AR上,有点危险、但又不太危险。
危险的是,AR是有趣的东西,但要如何塑造出这样的局势?
- AR是非有不可的功能,没有AR的手机很不好用;
- 当你想到AR的时候,一定会去买iPhone,而不是买其他品牌。
如果这两点没有成立、或是没有在近期成立,那么Apple这一轮就算白玩了;至少在跟其他厂牌的竞争之中,并没有赢得特别大的优势。
不太危险的是,如同前面提到过的,目前市场上正在流通的较新款iPhone、以及未来两年会陆续卖出的新机(别忘了,还要加上iPad),让Apple仍然拥有上亿的基本市场体量;当你在市场上有这么大的基础用户(而且口袋里有的是钱),还推不动一个应用的时候,就真的可以洗洗睡了。
以Apple的研发和营销能力、以及在市场上已有的优势,要说在未来两年推不动AR,还真是说不过去。
这里所谓的“Apple市场优势”,指的不仅是指份额和销售量,还包括对于市场利润的高额掌控;而“利润”这件事情,又会间接影响这个生态系给予开发者的诱因,成为一个正向循环(这一点对于Android生态系也是一样的)。
当然,Apple必定会透过研发和营销手法,打造出“Apple自己定义的AR应用”,以便和其他系统、以及更早推出类似功能的厂商做出区隔;究竟AR人人会做,但各有巧妙不同,能先写下规则的人,才是真正的赢家。
iPhone 8/X的营销实验
前面提到,iPhone X是Apple“必须要做的实验”,这一点主要是从直接跳过“iPhone 7s”和“iPhone 9”这两个型号观察出来的。
在iPhone 7之后的命名,有几个理论上的可能性:
- iPhone 7→iPhone 7s(x):虽然大家觉得似乎没差多少,但新机在概念上其实不算小升级;
- iPhone 7→iPhone 8(o):目前是这样做的。
- iPhone 7→iPhone 9(x):大家会问8到哪里去了,而且意义也不大。
那么,真正全新大改款的iPhone X呢?
前面提到,我认为iPhone X跟初代iMac一样,都担负着“回头在地上划一条线告别过去”的责任,所以叫做“iPhone 9”未免不够霸气、也难以代表它的重要地位。
然而,你觉得现在是“回头划一条线”的好时机吗?我也觉得还不是(虽然也差不多了),但Apple就这么干了。不过既然这么干了,除了“技术预览”(technology preview)、让开发者为新功能和新屏幕伤脑筋之外,或许还有先声夺人,跟Samsung Galaxy S8拉开距离的意味;不过从时间点和价格带来看,这两款并不是直接竞争的产品,但双方支持者大概也不会在乎就是了。
从营销角度来说,“划一条线”的时机,往往并不是用现在的市场状况、或是预期的用户接受度来决定的,而是生产者在自己准备好、并且判断时机正确之后,以主观、甚至带着点赌博性质的态度,来决定何时出手的。
用远一点的例子来说,这就有点像在100年前同时推出“目前最好的马车”跟“技术创新、价格翻倍、而且没人看过的汽车”一样:或许大多数人并不会马上觉得需要换成最好的马车,而且即使要换,多数人可能只会选择马车。但只要能跨过那条线,一切就豁然开朗、从此不会再回头,而这一点只是时间问题。
现在跟100年前不一样的地方,在于使用者拥有更多的信息和经验,对大多数新技术都不会太惊讶、接受的转换期也不会太长;但这对厂商来说,也是一把两面刃:另外一面是,因为大家都懂一点、竞争者也多,所以很难利用信息落差来“诱导”顾客花钱。
无论是Apple或Samsung,都必须用自己的方式和角度,打造出一个具有说服力的生态系、以及对于未来需求的解决方案。
而iPhone X就是这个计划的第一步,跟过去的iMac、以及第一代iPhone一样:大胆改变、不怕犯错,试图改写规则,收集用户反应和分布状况(哪些国家的哪一类人士愿意接受这个价位的“实验性产品”、都用它来做什么等等)、说服开发商及早投入,等万事具备之后再推出“真正的”下一代产品。
这个作法会成功吗?很难说。因为过去曾经在1993年的Newton PDA上失败过,但在2000年之后的iMac和iPhone上都顺利达标。
跟前面的这些产品相较,手机的市场更复杂、竞争者更多、使用环境也已经不同;产品的成功与否,也跟价格、功能、规格没有那么直接的关系了。
手机究竟是什么?
手机的基本定义很简单,就是用来打的行动电话;但随着功能的进步、组件微小化的发展、以及电信环境的改变,虽然它的主要用途还是“通讯”,但形式已经跟“讲电话”相去甚远。
同时,它也“无意中”几乎杀死了许多产品类别,例如过去的PDA、低档数码相机、功能手机、导航机、掌上游戏机、遥控器、扫瞄器等等,这些都可以说是意外的发展。
过去,智慧手机曾经有过几个重要的进展里程碑:
- 接收信息:成为“个人的信息终端”,透过app或浏览器来随时接收信息,缩小时间和地域造成的信息落差;
- 发布信息:成为个人的随身发布工具,随时可以将自己的作品、状态、想法发布在Instagram之类的行动平台上,让发布更不受技术条件束缚;
- 双向沟通:成为社交平台,透过发布即时或非即时的状态,来寻求彼此的沟通和回应。
那下一个里程碑呢?
以Apple(和一些其他厂商)的观点来看,AR/VR就是下一个新的战场。就先前的几个里程碑而言,手机制造厂商都只是配角,获益最大的是电信服务商和信息交换平台。
但进展到AR/VR的领域之后,因为跟硬体装置与集成度密切相关,所以手机厂商应该会有相对较大的参与程度和重要性,或许这也是在最近的AR/VR风潮当中,硬体厂商都更为积极的原因之一。
手机究竟是什么?(再问一次)
在日本的一些竞赛节目之中,主持人最后经常会问参与者“对你来说,大胃王竞赛究竟是什么?”之类的问题。
当然每个人答案都不同,如“这是我一生追求完美的目标”、或是“想留给自己一个不会后悔的回忆”等等,而这跟个人的手机选择一样,早在回答之前,就已经累积了许多的人生经验、对特定事件的记忆、以及在到达终点之前所做过的无数选择。
所以如果问“对你来说,手机究竟是什么?”,在这个答案之前,你可能有很多个人的想法和定义;在这个答案之后,你会因为它而在ABCDE几个机种之间做选择。
或许iPhone X是Apple自己认定的下一个里程碑,但对你自己而言,要投资参加哪一家厂商的实验(对,参加是要花钱的,而且还不少),则只是生活中另外一个的决定。
当然你也可以等待(我自己是决定等待),看看究竟谁能写下规则、或者AR究竟会不会如厂商所愿,成为下一个决定“手机究竟是什么”的里程碑。
这一切,其实就像这次发布会视频的主题曲歌词说的一样:“All you need is lo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