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不好的情绪从哪里来?
每个人都会有不好的情绪,比方说悲伤、难过、自责,那这些情绪是从哪儿来的呢?
通过前面的分享,我们知道,它们来自每个人身上的儿童自我状态和父母自我状态。
我们来看看蛤蟆先生是如何认识的:
经过对自己的“儿童自我状态”和“父母自我状态”的认识,蛤蟆先生明白了自己的悲伤和压抑来自哪里了。
儿童自我状态—让他经常自我压抑。
父母自我状态—让他经常自我指责。
了解了这些情绪的来源,蛤蟆清楚了,不是自己不好,是自己在那种状态下,产生了特定的情绪。
对这些情绪来源的了解,让他有了一种掌控感。
他不会再被自己的莫名的情绪带着走了。
他说:“我明显感到更有力量了,这很难解释。有时那种熟悉的情绪还是会来,我会悲伤,会觉得自己没价值。那种情绪还藏在我心里某个角落,可再也不会占据整个心房。我似乎能把它赶到角落里,不再被它牵着鼻子走。”
二、我们要把自己调整到活在当下的状态
理性而不情绪化的秘诀,存在于另外一种状态,一种活在当下的状态—成人自我状态。
“成人自我状态”指我们用理性而不是情绪化的方式来行事。它让我们能应对此时此地正在发生的现实状况。
在这个状态下,我们能计划、考虑、决定、行动,我们能理性而合理地行事。
处于这个状态时,我们所有的知识和技能都能为自己所用,而不再被脑子里父母过去的声音所驱使,也不会被童年的情绪所围困。
我们能思考当下的状况,基于事实来决定要怎么做。
只有在那个时候,我们才能思考当下的事情,评估自己的行为,或者倾听别人对你的看法而不马上驳斥。
三、永远不要放弃自己的选择权
我们感到愤怒,悲伤,难过,是发生的事情本身让我们产生这样的情绪呢,还是我们选择了这样的情绪呢?
没有人能‘让’我们产生什么感受,除非他们用蛮力胁迫。说到底,是我们‘选择’了自己的感受。我们‘选择’了愤怒,我们‘选择’了悲伤。”
就像20世纪美国神经与精神病学教授维克多·弗兰克尔,身为犹太人,他在“二战”期间被关进纳粹德国的死亡集中营,饱受凌辱,历尽酷刑,过着朝不保夕的生活。
有一天,他赤身独处于狭小的囚室,忽然有一种全新的感受:虽然纳粹能控制他的生存环境,摧残他的肉体,但他的自我意识却是独立的,能够超脱肉体的束缚,以旁观者的身份审视自己的遭遇。他强大的内心力量帮助他实践自己的选择,超越纳粹的禁锢。
所以,永远不要放弃选择的权利,即使在身陷囹圄时,也保持自己选择的权力,选择对自己伤害更小的那个情绪和想法。
书名:《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
作者:罗伯特.戴博德
阅读日期:20211008
阅读页数:109-119(第十一章)
苍鹭:心理医生
蛤蟆先生:求助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