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断续续用好几个月的时间把《摆渡人》人看完,工作忙,也因为心中浮躁。
昨天告诉友人,感觉自己读了一些国外作品,总觉得,名人著作,而今读来,也不过如此。最喜爱的当属现代作家。现在想来恐是自己理解能力不能达到罢。
虽拖拖踏踏,但也读完了这本书,现心中波涛微澜,亦不能平。故而必倾吐一番,方可舒坦。
其一,爱力量之强大。爱情这一主题,在人类的发展过程中乃永恒。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使生者可以死,死者可复生,于《牡丹亭》中,杜丽娘与柳梦梅身上可寻见相同之处。迪伦在爱情的驱动下,克服艰难险阻,到达彼岸,在每个灵魂都谓之“家”的地方,她牵念自己的爱人,纵使冒魂飞魄散的危险,她也要回到爱人身边,作者在书中构想了一个每个人都想探寻的地方——荒原。在人死后,每个人都会来到荒原,经历一番。看似与现实世界无异的地方,实则是炼狱,迪伦将爱情当做信仰,以一人孱弱之力,与魔鬼抗衡,找到自己的爱人。设想倘若,一个人已经历经千难万险到达彼岸,过上安逸舒适的生活,又有几人能冒此风险,再回到死神环绕的地方。爱情能够给人的力量,太过强大,以至于无法阻挡。
其二,那些你谓的规则可能只是自己臆想出来了,你说上帝不允许这样做,也许上帝并没有说过。人都会活在规则中,学校的,社会的,人情世故,总有些规律可徇。人总是愿意遵循规则,而不愿意打破规则,无非是怕规则打破后摆在自己面前的未来是无法估计的。就像崔斯坦,他一直往返于荒原之间摆渡灵魂,他习惯这样的使命,也从不质疑,所以他以为自己离开荒原就只有死路一条。反观迪伦,她的青涩稚嫩也赋予她敢拼敢闯的精神,她从彼岸回到荒原,并带着自己的摆渡人回到人间,一切的过程都打破了常规,此刻的迪伦从一个被摆渡的灵魂,变成了摆渡他人的灵魂。她的蜕变也使崔斯坦获得新生。
《摆渡人》讲述的是一个充满爱与勇敢的故事。虽不能体会到作品全部的精神,领会到这关键两点,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