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我陷入目标系统缺失的困境。
人生是一场旅行,既然已出发就不怕路远,怕的是漫无目的。
当年跟着先生研读儒家经典,从一部1972年香港文汇出版社的竖排,繁体,原本《论语》开始,一字一句地啃了一年半。《论语》共计20章节495句11705字,目标的量化使读书有了进度条,知道前面的方向在哪里,明确自己每天该做什么,内心就不会陷入虚无,脚步也因此走得稳健。
读完《论语》,陷入第一次目标缺失,下一步该做什么?
先生教我每日写读书笔记,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论语》中的思想智慧需得反复研读琢磨,需得与做人做事的现实结合起来,有所思便有所悟,有所悟便有所得。但心得体会宛如电光火石稍纵即逝,因此还需得用笔记录下来,待得日后再回头审视,又从往日新的中悟到新层次新高度。
于是又是一年半时间,案头一堆工具书,将《论语》字字句句、反反复复推敲琢磨。同样因为有进度条,明确每日的功课任务,七十万字读书笔记记录了时光,也记载着成长,内心也就欢喜满足。
无论是个体读书还是社会工作,我们都需要给自己设定一个进度条。它能够让目标任务得以量化,能够实时显示我们处理任务的速度,目前的完成度,剩余未完成的任务量,以及完成总量还需要的时间。
很多人喜欢给生活制定目标系统,比如想周游世界,比如想来一场徒步西藏说走就走的旅行。愿望是美好的,但是愿望的实现必须建立在持续有效的执行上,执行最重要的就是建立进度条。一件事,想去做,怎么开始,环游世界想去哪些国家,需要哪些签证?需要办理什么手续?需要准备多少资金?如果是在体制内工作,怎样取得假期?签证,资金,手续,假期这些问题怎么去处理,处理到什么程度,还需要完成哪些准备工作就可以出发?没有执行力,缺失进度条,一切再伟大的梦想也只能原地踏步。
说好听的,很多人的梦想是在自嗨,说不好听的,是在精神自慰。
从读到写,三年时光过去,因为有进度条的存在,清晰的目标系统让每个日子简单而明确,内心由此坚定而平稳。
“《论语》就是微博,或者说是微故事;把它当教科书去读,不人为拔高,不曲意神化,读起来便饶有风味,妙趣横生;我以前也是读不懂的,但自从拜了师门又收了门徒,身为人师,既要树立师者尊严,又要授人学问,唯恐才疏学浅误人子弟,终日战战兢兢,这时再看《论语》,细细体味孔子作为老师的用心,不禁豁然开朗。”
时间刻度是2013年11月9日晚上23时整,我用微博记录下当日心情,其实这个时候,我陷入了第二次目标缺失。问题同样简单,下一步该做什么?
又去请教先生,在我人生每一步路上都能深刻地看到先生指引的背影。他要我去讲学,我清晰地记得,那天我被先生的话所震惊,久久不敢开口。
去讲学,去传播,去分享。这就是先生教育我的“学以致用”的第一步。
人生有很多的第一次。第一次参加演讲比赛,我在停车场一身工衣坐在地上,手里捧着初恋女友的情书,在她的鼓励下走上前台;第一次主持婚礼,初中同学固执地认为记者都应该是伶牙俐齿,却不知道婚礼现场的我冷汗湿透衬衫;第一次站在电视台镁光灯下客串电视主持,在掌声中鞠躬谢幕,一滴巨大的汗珠砸在脚面上,透过皮革依旧能感受到它沉沉的分量;好吧,那我就再拼一把,第一次走上国学讲台。
讲学,学习的目标更加明确,从青年人的职场成长,到仕途官场的政治智慧,从儒家治世之术,到百姓持家之道,从工匠精神与国学智慧谈个人学习,从与时俱进到个体时代谈创新,从企业党校走到省会城市政府党校,从油田走向市区,从濮阳走向全国,目标系统在维系着学习动力,每一次讲学都是人生的进度条。它告诉我,下一步该做什么。
这个冬天,我终于放下书本,思想我的思想。但这个目标系统过于庞大,以至于根本无法建立有效的进度条,我因此第三次陷入目标缺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