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纳与尊重: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必要条件
——《课室风云》观后感
文/戴志梅
这个春节有点特别,每个清晨醒来,都会被小姑娘的数字播报弄得心绪起伏很大。但是,整天沉浸在数字里,也不妥。尽管宅着,是对社会最大的贡献,但碌碌无为、好无主题的“宅”,坚决不是我所要的。
每天,总得做些什么,才对得起如此丰厚的假期。
教育電影是我喜欢看的,《放牛班的春天》、《死亡诗社》等经典影片,我常常温习。今天,成都大学陈教授的分享的法国影片《课室风云》,我尤其喜欢。|
影片时长两个小时,我一个人静静地看完了。
影片的镜头很纪实,画面很朴实,情节很平淡,没有惊心动魄的起承转合结构,但是依旧能让人静静看完。
故事发生在巴黎社区一个普通的学校,主人公马林老师教初三一个班级的法语课兼任班主任,班级有二十个学生,来自世界各国,肤色不同,种族不同,个性不同,且这个班级和我们现在所谓的“差班级”无二,课堂纪律松散,学生厌学,上课不同,作业不写,公然在课上和老师顶撞。把历史老师气得发誓再也不进班级。
起初,在马林老师的课上也是如此。当法语课上马林老师提出要求大家认真听讲,做好笔记的的时候,教室里哗然一片。学生公然找理由和他哄闹。昆巴、苏雷梅纳、艾斯梅拉达等学生一开始有极强的叛逆心理,但随着和马林老师的日渐相处,最后离开的时候都露出了灿烂的微笑。
整个影片没有典型情节,缓缓推进的日常教育教学,则是整个影片的主场。整个影片主题也似乎不突出,重点展示的是马林和学生们的相处关系。所有学生在马林老师面前表现得大胆与真诚,所有的笑与哭都真实展现。不尊重马林老师的情节也有贯穿其中,例如,直接问询马林老师是不是同性恋者,也指责马林老师的课堂无趣,不愿意接受马林老师写“自我介绍”的文章。
面对这样的一群学生,如果换做是我,肯定会和那个历史老师一样,气得撒手不干。但是,马林老师没有,他坚持带完了一年。和这样一群所谓“差生”相处是需要智慧的,可是,历史老师也有教育智慧啊,那他为何气得愤然而去呢?
我想从心理学的视角分析一下马林老师和学生的相处关系。我认为,处好关系,用悦纳与尊重的态度去面对,是马林老师胜出的重要原因。
以前,我也教过所谓“差生”。我面对的那些学生好像也不比影片里的学生好多少。那个时候,我的课堂也常常会出现闹哄哄的情况,我当时用的方法就是大声呵斥,用所谓的高控手段,因而 ,有一段时间,每一节课都上得极其痛不如生,每次上课前,都害怕去上课。但是,这些,在马林老师那却很少见到,在他的课上,没有出现过紧张的气氛。他能充分悦纳学生,允许学生充分的表达,尽管有的学生表达充满攻击与恶意,但是马林老师都能包容。悦纳的同时,也充分尊重班级各种肤色、各种家庭背景的学生。而且,他评价学生的方式和现在我们提倡的素质教育高度一致,他首先看待学生的品质,其次再是分数。
正因为马林老师充分做到了悦纳与尊重,因而他的身上始终闪现出真诚与善意的光芒,这种光芒最终也必定会住进学生的心底。
(写于20200202 周日 19:10 ”20200202“是个特别值得纪念的日子,据说很多年才会有。但是,今天的数字播报又让人无法完全沉浸于这份喜悦。怎么办呢?还是读读、写写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