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霍姆林斯基说:最完美的教育是学校和家庭的结合。九月二十号,参加山大基础教育集团家校合作项目培训后,对这句话有了更深刻的体会和感悟。
学生是种子,家庭是土壤,教师是园丁,社会是环境。这样的比喻精妙绝伦,如果教育是农业,那么家庭,教师作用可想而知。只有老师走进家庭,家长走进学校,家庭,社会,学校三位一体才能实现共赢。
当下,乡村学校家校合作问题困难重重,一是留守儿童多,父母外出打工,大部分孩子是爷爷,奶奶带,看而不管,管而不教,教而不严,导致家庭教育的缺失。二是认识上的偏差,认为只要孩子上了学,教育的责任就是老师,完全不管不问。三是家校之间,缺念有效的沟通,交流,家委会,家长学校有名无实,起不到作用。四是家风,家教不严,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我想教书的多是老师,那么育人多是家长。
“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不可能完成造就全面发展的人这一极其细致艰苦的工程。"苏霍姆林斯基生动诠释了家校合作的意义。
破解当前家校合作的困境,要提高认识,改变观念。观念是行动的先导。教育即生活,教育即做人,教师需要以心换心,走进学生和家长的心灵,需要和家长心与心的沟通,驾起一座连心桥,携起手来合作,组建一支同盟军。
还要贵在行动。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坚定信念,立德树人。教育需要家校共同合作,齐心协力,形成合力,一件事一件事地做,一点一滴地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