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从小到大,养成了很多这样、那样的习惯,也学会了很多这样、那样的技能。其实每个习惯和技能都是一个我们熟练掌握的工作流程,也就是workflow。我们的工作流程从最初建立、到不断熟练、到最终的固定成型。其中需要无数次的重复演练,最终变成一种自动化,或者半自动化的行为或者心理序列。从简单到复杂,我们的档案库中会存储很多的工作流程:有系鞋带的流程、吃饭的流程、骑自行车的流程、算算术的流程、说英语的流程。其实在时间管理和自我管理中,也需要工作流程这样的理念。我们处理一个任务,完成一个项目,如果有流程可以遵循,很多时候就会省时省力,做到快速反应,提高效率。可能不需要想,任务就完成了,像吃饭、系鞋带一样,这是最理想的状态。但是大多情况由于任务的复杂性,我们的工作流程只能做到部分的自动化,即便这样也会节省我们非常多的时间精力。
今天我们就把工作流程的理念应用到GTD的项目管理中。整个流程管理系统中拥有6个关键元素,他们缺一不可,无法替代。
1. 设置目标:长远目标和近期目标
2. 设置deadline和奖罚机制
3. 任务孵化:一个任务变成多个可执行的todo事项
4. 选择青蛙:从todo事项中,挑选出1、2、3个青蛙
5. 吃青蛙:每次只吃一个青蛙
6. 反馈:任务完成,给予一个正向的反馈。任务未完成,给予负性反馈,继续完成。
1. 设置目标:长远目标和近期目标
任何一个任务和项目都必须是为你的人生目标而服务的,如果任务与人生目标无关,果断舍弃,不做也罢。所以在任务执行前,必须要为自己设定目标,其中包括长远目标(例如5年),中期目标(1年),近期目标(1个月)。近期目标的设定要具有可实现性,而且要能够迅速转化为可执行的行动,这是为第三个要素服务的。没有目标,就是无头的苍蝇,到处乱撞,忙忙碌碌而成果寥寥。没有目标,你的行为结果就无从比较和验收,就无法形成一个完成的反馈环路。
2. 设置deadline和奖罚机制
必须要为你的任务设定死亡线,死亡线是一个非常神奇的发明。在科学领域,往往没有死亡线的基金申请书都是无疾而终的。必须要勇敢的、义无反顾的为自己设定死亡线。期末考试的时间是一个死亡线,在死亡线前你不得不临时抱佛脚,突击复习,往往结果还不错。论文的投稿截止日期是一个死亡线,在截止前,你夜以继日,最后还是把论文完成了。项目也要有死亡线才行,在死亡线面前,我们会感觉到危机,我们会拼命、高效的完成手头的任务。死亡线是一个多好的东西啊。除了死亡线,还有一个克服拖延的灵丹妙药,奖罚机制,这来自于心理学的强化学习理论。如果你一次完成了任务,得到了甜头,那么以后你就更愿意这么做了。相反,如果你没完成任务,吃到了苦头,那么下次做之前你就要掂量掂量后果了。所以在制定任务计划时,必须规定奖罚机制,这可以促进积极后果的产生,回避消极后果。
3. 任务孵化:一个任务变成多个可执行的todo事项
一个任务摆在这里,如果你不去做,那么永远都看不到结果。所以一个任务完成的关键就是三个字:做做做。只有做了,才能看到一点结果和进展,才能促进你进一步的做下边的事情。所以我觉得“2分钟+5秒钟”方法是任务转化为行动的关键。“2分钟”就是把你的任务变成一个可以2分钟完成的行动。这个两分钟行动不需要看到轰轰烈烈的结果,但是它就像一个启动你从“静”到“动”的导火索。只要这个引信点燃了,后边的很多事情就是自然而然发生的了。“5秒钟”就是在心中默数5个数,5-4-3-2-1,告诉自己当数到1的时候,我就该行动了。这对一些你犹豫不觉、心中胆怯的事情尤其有效。
4. 选择青蛙:从todo事项中,挑选出1、2、3个青蛙
我们人生的长度也就那么几十年,让我们选择一些我们认为重要的事情去做吧。很多时候,我们想要的东西太多了,我们在Pocket、印象笔记中囤积了多少文章,多少教程,但是我们真正去看的又有多少呢?我们每一年的伊始,有几十个目标要计划、准备实现,我们真正去做的又有几个呢?从此刻开始,让我们放弃这种执念,把自己清零吧。告诉自己,我现在什么也没有,只有1天的时间,我最想做哪几件事。列出你最想做的3件事,这就是那三只青蛙,吃掉它,你就够了。所以孵化一个任务也是一样,假设你的人生就只有一小时的时间,你只能做三件事,是哪三件?
5. 吃青蛙:每次只吃一个青蛙
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人类好像对自我的认知变得越来越模糊了。我们似乎变得无所不能了,恨不得一天完成100个任务,恨不得同时做10以上的事情。但是科学研究表明:人在多任务同时执行的时候,其工作效率是明显下降的,尤其任务越多,这种效率下降的越快。我们的注意力要在多个任务间频繁的切换,这是需要付出巨大认知资源消耗代价的。你好像感觉是在同时完成很多事,但是其实每个单个任务的效率是很低的。所以心理学告诉你:一次只专注一件事,你的效率是最高的,你的心态是最好的。同时很多效率管理专家也在告诉我们,不要贪多,一次能做好一件事,已经很了不起了。
6. 反馈:任务完成,给予一个正向的反馈。任务未完成,给予负性反馈,继续完成。
这是整个工作流程的最后一步,也是非常关键的一步。没有这个步骤你的任务孵化流程无法形成一个闭合的环路。任务发展到此刻,就到了验收成果的时候了,拿出我们在第一步中设定的目标,哪些完成了?哪些没有完成?为什么没有完成?是目标设定的不合理,还是任务执行的不彻底?完成的好,我们就要给自己一个奖励,要不吃顿好的,要不买个电子产品,总之是能让你高兴的东西。如果完成的不好,就要惩罚一下,怎么惩罚,可以自己想想。
我们要建立的是一个“任务孵化执行”的工作流程,任何一个任务我们都使用这个工作流程,反复使用,不断练习、不断强化,直至熟练。每次反馈的完成是下一次目标设定的开始,首尾相接,在执行的过程中,不断打磨这个工作流程,让它变得更加高效、更加顺畅、更加合理。在几十次的执行之后,这将变成一个高效、熟练、专属于你自己的工作流程系统。只要有任务需要孵化执行,就自动调出这个系统,像吃饭、骑车一样的简单方便。
如果喜欢本文,就给我点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