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读写】全球化时代背景下对教育的再认识
全球化时代背景下对教育的再认识
——读《学会生存》前言与呈送报告有感
在2020年这个特殊年度再次打开《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这本书,感觉更不一样。2020年影响全世界的新冠疫情,把“全球化”“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核心概念得以更为具象的方式呈现在世人眼前和心中。在全球共同抗疫过程中,世人对世界卫生组织所发挥及应发挥的作用也有了深切认识。作为一名一线教育工作者,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也更加需要对全球治理背景下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本身及所出台的文件报告有更加深刻的认识与理解。
诚如本书前言中所言,“对于中国的更大教育工作者来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既熟悉、又陌生。说熟悉,不仅因为教科文组织组织开展的各种很多的受益者极其广泛;更为重要的市,教科文组织一贯倡导的‘教育机会均等’、‘终身教育’和‘走向学习化的社会’等思想观念已经和正再对中国的教育思想、教育政策和教育实践产生积极的影响。”但遗憾地是,平时对教科文组织的重要教育文献和论著主动关注很少,总觉得这都是极其宏观和宏大的理论,一方面自认为读不懂,二来觉得与日常实际工作似乎“相距”很远。就如《学会关心》本书,之前只限于在文献引用中读到,即使留意也更多只关注被引用最多的“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四个核心概念,而对这四个核心概念形成背后的社会背景及思想基础等都没有深入了解过。
本次阅读中,从“前言”和富尔主席的“呈送报告”中,我读到了更多重要的背景性信息,并不断刷新着我的认知。
首先,是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本身使命的认知。“多年来,全民教育一直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优先任务……”这是本书总序中的第一句话。之后提到“中国始终走在这场全民教育运动的前列,其整个教育体系在过去几十年中也经历了彻底的变革。到21世纪初,中国的教育水平将达到世界发达国家水平……”这样的论述,让我更为深切地体会到,当教育纳入全球治理范畴后,教科文组织“不但是联合国系统中参与全球教育治理的专门机构,还是全球教育活动的组织者与协调者”,推动着全球教育协同发展。这些印象还来自“呈送报告”里所介绍的报告形成过程给我留下的深刻印象。
在“呈送报告”里,富尔主席详细回顾了这份报告是“由一些出身不同、背景各异的人们作出的一种批判性的思考;他们在完全独立的和客观的情况之下,对处于整个变化世界中的教育发展的主要问题寻求总的答复。”可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领导着对世界教育发展的大业,在参与全球教育治理进程中的权威性地位不言而喻。
其次,读到报告中鲜明提出的四个基本设想后,我对教科文组织的工作性质也多了认识:
“第一个设想是要说明我们所从事的工作的确是正当的。”
——起初,我对这样的论述还感到费解,为什么要这样做解释,通过细读下文才逐渐明白:“这个设想是说,在各个不同的国家和文化中,在各种不同的政治选择和发展程度上,存在着一个国际共同体,这个国际共同体反映出各国共同的抱负、问题和倾向,反映出它们走向同一目的的行动。”这段论述,为后续细读报告内容时所要秉承的辩证立场有了更为清醒的认识。在世界已然成为一个“地球村”,在信息化飞速发展的今天,对如何在国际视野之下,全局性思考当前的世界上和国家内部的教育变革,深入理解和胜任学生的全球胜任力培养问题,可能会多一些主动思考。
“第二个设想是对民主主义的信仰,这意味着,一个人有实现他自己的潜力和享有创造他自己未来的权利。这样理解的民主主义的关键是教育——教育不仅仅是人人都可享受的,而且它的目的和方法都已经是重新考虑过的。”
——被重新考虑过的教育目的和方法到底是什么,和过去有什么不同?为什么有这些不同,都有待于后续在阅读中去慢慢体会。
“第三个设想是,人类发展的目的在于使人日臻完善;使他的人格丰富多彩,表达方式复杂多样;使他作为一个人,作为一个家庭和社会的一员,作为一个公民和生产者、技术发明者和有创造性的理想家,来承担各种不同的责任。”
“第四个设想是,唯有全面的终身教育才能培养完完善的人,……我们再也不能刻苦地一劳永逸地获取知识了,而是需要终身学习如何去建立一个不断演进的知识体系——‘学会生存’。”
——读到第三、四个设想时,很明显地感受到这份报告根本目的在于阐述“培养一个什么样的人和如何培养人的根本问题。再结合着当前感受到的教育现状以及生活感悟,甚至有些不相信以上论述来自50年前。50年后的今天,以上论述依然具有特别的现实指导意义。
这到底是一个怎样的组织?几十年过去,他们还发布了哪些纲领性文件?这些文件之间的关联性如何?历经半个多世纪之后,这个组织在全球化背景所担负的职责和发挥的影响力有哪些变化?一系列相关的“盲区”被唤醒。为此,我在网上又查阅了相关论文的再学习,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被成为“思想的实验室”,在全球治理方面所发挥的“基于人文主义教育观,更多地通过倡导理念与传播思想,强调具有普适性的教育观念”的组织功能有了新的认识之后,对报告所论述的核心思想就有了更为主动了解和理解的内心需求了。
第三,对《学会生存》报告产生的背景有了基础性认识。
“我们于1972年决定着手对教育形势做一个批判性的估价,这就是说,我们力求把世界看作一个整体,去识别它的共同特征,而其中许多特征只能根绝它们过去的历史来加以说明。……我们已经把注意力转移到新的发现和对将来有希望的其它因素上面了……当然,我们是把这些发展置于符合我们以上所提到的那个教育的最终目的,即培养完善的人这个全面改革的背景之中。国家政策必须根据每一个国家所采取的建国目标,把这个教育目的地表现出来,因为这个教育目的是适用于一切教育体系的。国家策略必须指出怎么把实现这个政策的各种途径和时段适当地结合起来。”
再联想到最近几年国家先后出台的系列教育纲领性文件,一幅基于本国、本土的教育图景便慢慢浮上心头。再回看本书封面——《学会生存——教育的今天和明天》,本书的副标题似乎显得愈加醒目了。时代发展到今天,中国教育也处于转型与变革之中。哪些需要坚守?哪些需要变革?变革之中,教师何为?我们的教育立场和教育行为,直接影响着我们如何培养人和培养出什么样的人的问题。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学会生存》报告把终身学习与建立学习化社会(学习型社会)结合起来。这与我们国家当前的方针政策也是对应的。“学习化社会”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学习成为整个社会成员一项经常的重要活动,创建学习化社会有赖于终身教育思想的普及,又有利于终身教育的实施与提高。而当学习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时,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更为现实的问题就是“如何学习”,即学会学习是学会生存的前提。作为教师,我们自己会学习吗?我们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吗?作为教育者,我们的角色使命有哪些新变化?什么样的教学是教学生“学会生存”的基本技能和内在力量的唤醒?这是在阅读中自我反复追问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