趺阳脉在足部胫前动脉处,是足阳明胃经冲阳穴处,是候胃气的。胃气胃经的特征我们要弄明白。胃为谷海其与下焦的大肠是虚实交替的,上实下虚,上虚下实,形成轮动,气血精微才能传导。传导过程中还离不开脾气的泌别清浊的作用,不然就是五谷不化,水谷俱下了。正常趺阳脉应当和缓有力,反映胃气如常。今脉浮,我们知道浮沉主表里,说明胃气在往表走,胃气往表走的通路应该有两个,一个是顺食道上逆,一个是顺阳明经往上走。食道上逆则为噎,阳明经上逆则为但头汗出。另外,我们当知脉浮则阳盛于外而阴虚与内,胃为阳,脾为阴,可知当脾虚。趺阳脉涩,涩的原因当有两个,一个是气血不足脉道不充而涩,一个是气滞而涩。今下利,可知脾胃经当无气滞,从而可知脉涩应当是下利伤阴导致脉涩。另外阳浮于外容易造成在里的脾阳不足,脾阳不足则泌别清浊和升清降浊功能失常,造成下利。
今少阴脉如经,即太溪脉正常的弦浮脉,说明肾无病,则可知下利非肾经病引起。为什么说太溪脉弦浮才是正常脉呢?因为,肾为少阴经,下焦为其本位,如在下焦之势不实,则不能鼓动肾气上交于心肺。因在足内踝位置应当是全身肾经之气最容易感受到的地方。打个比方,你在二楼装个水泵,然后供应1楼到3楼,如果水泵马力足够,那3楼则能正常供水,而1楼则水压偏大。如果1楼水压正常或偏弱,那3楼可能就没法供水了。这里的脉弦浮是气盛的表现。如果脉滑数,情况就不同了,滑为气滞邪实,数为热。证明有实邪郁滞下焦而生热,久则出血化脓。这让我想到妇女经前脉滑,是气血滞于胞宫,时日至则经血下是一样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