亥三、由正知力【從此已後,由正知力調息其心,於其諸相諸惡尋思、諸隨煩惱不令流散,調順、寂靜。】 「從此已後,由正知力調息其心,於其諸相諸惡尋思、諸隨煩惱不令流散」,這個「念」這個字呢,其實我們平常我們不靜坐的時候,其他的時候,時時有這個念這件事。這個念是個心所法,它如果同貪愛心在一起活動呢,那你就是一直緣念這個貪愛的境界,這個貪愛的境界一直出現在你的心裡面。現在我們假設用出、入息做所緣境的話,我們對出、入息沒有貪愛心。我們散亂,我們有其他的愛著,這個念常隨著貪心跑到其他的地方去了;對於這個出、入息沒有愛著心,所以這個念它不願意在這裡住,它跑到別的地方去了。這初開始靜坐的人就是這樣子,忽然間感覺不高興這個人,就去緣念和這個不高興的這件事,在那裡念。這初開始的困難,修靜坐的困難就是這麼一回事。 時時都有念,不管什麼心所裡面都有念,高慢心也有念心所、疑惑心也有念心所。現在若是不要隨著貪、瞋、癡去念,就在沒有貪、瞋、癡的這個出入息的這地方念,就有困難!有困難呢,特別有困難前面已經說了,就是淨行所緣,就是五蓋,那你就是須要懺悔,要懺悔! 要懺悔的時候,要把我們對於某一種有特別的愛的時候、有念的時候,那就障礙你靜坐這件事!那你要修別的方法來對治那個貪著,對治才可以;不然你想成就奢摩他是不可能的。就得要懺悔!等到沒有其他的障礙的時候,這個念就很老實的,它就一直的在這個所緣境上這住。這樣長久了,你就得了三摩地了,就得到禪定了。得了三摩地的時候,這個人容易有私心。你求他去做點事,他不願意去,你妨礙他靜坐。他一坐八個小時,你要叫他去做甚麼事;耽誤他靜坐他不歡喜!有這種事。當然這種私心他是想要得聖道,和其他的情形性質也不同。初開始修行的人是一個好的現象!你請他做方丈,我不做!我要在這地方入定,我不想做,其他的事我不想做!所以這個念是入定的一個很重要的方法。 「從此已後,由正知力」,這第三科「由正知力」。這就是表示你這個念有困難的時候,那時候怎麼辦呢?就是「由正知」的力量「調息其心」,說我這個時候這個瞋心,靜坐的時候老來瞋心,或者是這下面說了,怎麼叫做「由正知力調息其心」呢? 「於其諸相諸惡尋思、諸隨煩惱,不令流散」:「諸相」,上面我們說過就是色、色相、聲、香、味、觸,還有貪、瞋、癡、男、女這些相,在這色、聲、香、味,上起貪、瞋、癡。這個貪、瞋、癡這裡面就有男、女的這些事情。這些事情這些相呢,由這個「念」,就是剛才說的這個「念」,老念這個貪、瞋、癡,念這個男、女,念這個色、聲、香、味、觸,你就不能修止觀了!你現在「由正知力」,就是呵斥自己,這是個三惡道的門,你要關閉這個門,才能停止這一切的過患。「由正知力調息其心」,這個「正知」實在這裡面有智慧,觀察這個諸相是大過患,大災難,一定要停下來,我不可以這樣子妄想。這樣子來「調息其心」,調轉,這染污心把它調轉過來,停止一切染污的念頭。這是這個「於其諸相」。還有「諸惡尋思」,親里尋思,欲尋思,恚尋思,害尋思、親里尋思、國土尋思;我那個地方冬天又不下雪,很多的護法護持我,我到深山裡頭住,多困難,這是國土尋思、親里尋里,各式各樣的就打這個妄想!打這個妄想的時候,一個鐘頭過去了,兩個鐘頭過去了,光陰都空過了。現在「由正知力」知道這些「惡尋思」是錯誤的,是罪過的!我不要這樣子,呵斥自己呀。 「諸隨煩惱」,各式各樣的「隨煩惱」。「不令流散」,我控制我這一念心,不要叫這一念心跑到諸相那裡虛妄分別,跑到諸惡尋思、諸隨煩惱那裡虛妄分別,停止下來。「由正知力」,就是智慧,智慧的觀察來呵斥自己。這樣子就成就了「調順、寂靜」。「調順」,就能「寂靜」住了。這個內住、等住、安住、近住、調順、寂靜,這是五、六。(2018.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