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看克里斯多夫·孟的《亲密关系》,书中提到一段关系必然出现的4个阶段。
这里我想谈谈前两个阶段,月晕和幻灭。
亲密关系一开始会产生“月晕现象”,月晕是指月亮反射太阳的光芒,即你看到的并不是真实的他,而是外在的光环。
明星效应就是如此。特别是因为一部戏的某个角色爆红后,粉丝就容易因为这个角色喜欢上Ta,角色和真人傻傻分不清楚。
普通人虽然没有强大的明星光环,但是也会因为长相佳,性格好,细心温柔等特质,让喜欢你的人为你自动加滤镜。
这种滤镜不止身边人给你加上,自己也会不自觉给自己加滤镜。
在我们的心中有一个理想中的我,一开始我们的形象就是内心中个那个理想中的我。当我们和世界不断地产生碰撞,慢慢地,现实中的我的形象就产生了。
正如日本时装浪潮新掌门人山本耀司所说,“自己”这个东西是看不见的,撞上一些别的什么,反弹回来,我们才会了解“自己”。
当别人认为你温柔,耐心,脾气好的时候,你自己也会认同这个说法,然后你的行为会不自觉按照这个性格设定的路线来走。可能潜意识你知道自己并没有别人口中说的这么好。
所以我很羡慕那些自在做自己的人。他们都有强大的内心,最起码有足够的自信,能够不在乎别人的眼光。
我很喜欢作者克里斯多夫·孟所说的“高脚杯比喻”,每个人都像是一个高脚杯,随着关系的熟悉程度不断向下潜,关系越深入下潜越深。
普通朋友可能只是略过水面,好朋友下潜的深一点,恋人则在你允许的范围内下潜到最深处。
因此,当一段关系不断深入后,双方都会慢慢发现,彼此都没有一开始想象中那么好,甚至会暴露出丑陋的一面。
这是因为,在我们的童年,每个孩子都渴望得到父母的关注,并作出一系列动作引起父母的重视,向父母证明自己的价值。“希望自己是特殊的”念头便产生了。
童年时没有被满足的需求并不会消失不见,而是转而向内积压,在心里形成一个完美情人的形象,ta可以满足自己的所有需求。而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个形象不断被填充,被赋予越来越多的条件。
Mr. right之所以难找就是这个原因。而当你终于找到对方时,需要知道的是,你所看到的并不是真正的ta。
一方面因为关系刚开始彼此都想表现出最好的一面,刻意隐藏不好的一面;另一方面是你把自己的心目中那个完美情人的形象强加到对方身上,让你以为ta就是你的Mr. right。
说到这里,题目的问题也就自然有了答案。世界上并不存在所谓的完美情人,如果有,那只能说明你跟对方并没有那么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