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赵国一代雄主赵武灵王在沙丘岗凄凉离世之后,赵国迎来了年轻的君主——赵惠文王。历史上说起赵惠文王,可能大家都没什么印象,但是惠文王手下的重臣的名声可都是如雷贯耳的——廉颇、蔺相如、赵奢、平原君(这位只是名气响,水平不咋地)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盛产成语的时代,小学课本上不少成语都是来自于那个群雄割据,逐鹿中原的时代。而战国时期很多成语故事里的反派大boss就是著名的秦昭襄王,这个在位了56年的超长待机秦王。和秦昭襄王同期的赵王有赵武灵王、赵惠文王和赵孝成王,赵武灵王时期,还是秦昭襄王刚刚登基没有站稳的时候,所以秦赵之间并没有太多冲突。而到了赵惠文王的时候,由于秦国实力与日俱增,时不时还会拿门口的韩魏练手,秦军开始有了让诸侯闻风丧胆的实力,加上那时秦国以相邦魏冉、左庶长白起为首的文武百官都相当团结,这一时期,秦赵之间的实力开始有了明显的差别。
其实就赵惠文王本身而言,他还是战国末期比较优秀的一位君主,同时期的魏昭王虽有热血,却无治国大略,韩王一直唯唯诺诺,楚怀王末年昏聩,而燕国更是因为君王而经历了一场内乱,险些丧国。故而,虽然赵惠文王名声没有他的弟弟平原君、老将廉颇、相国蔺相如以及赵奢响,但是就他任内赵国的实力,文武官员的水平而言,他绝对是一位能任用贤能的明君。
在赵惠文王的早期,先后经历过一次五国攻秦和一次声势浩大的五国攻齐(战国末年感觉各个国家都特别流氓脸大,经常性互殴,而且山东五国(很早的时候是六国,后来齐国圈地自萌去了)经常性的联合攻秦,也经常性被胖揍一顿,难得赢)。在五国攻齐的结尾,有个小插曲,当时燕赵还在玩命殴打齐国,然鹅腹黑的秦军先撤回了三晋的地界,召唤了人形核弹白起顺手占了赵国的两座城。其实从这件事就可以看出,当时秦国已经意识到打趴了齐国之后,东出最大的问题就是赵国了(三晋中另外两个都无法单独和秦国抗衡了,而南面的楚国虽然实力不弱,但是君王昏聩,也成不了气候)。赵惠文王也不甘成为任人宰割的鱼肉,所以也祭出大招——廉颇。
廉颇是战国四大名将之一,善防守。他的成名之战就是五国攻齐的时候,后来廉颇在多次大战中都表现神勇,声名大噪,甚至连秦军都相当忌惮,数十年不敢轻易攻赵。
在赵惠文王十六年(公元前283年),也就是五国攻齐结束后的第二年,发生了著名的完璧归赵事件,事件的具体内容在小学课本上都写得很清楚了,就不多赘述了。记得这段在《大秦帝国》里演绎很经典,差不多就是小学课本的动画版。
然而,秦国想攻占赵国城池的心不死,完璧归赵的时候没有占到便宜,在第二年就派白起攻占了赵国几座城池。不过,战国末年两大军事强国交战,看似秦军更胜一筹,而实际上战事推进并不顺利,也很焦灼。所以在公元前279年,秦昭襄王就邀请赵惠文王去渑池相会,想借机修好缓一口气。接到邀请的赵惠文王无疑是害怕的,然而最终,在蔺相如的劝说和廉颇等的支持下,他还是为了国家去赴这趟有点鸿门宴性质的宴会。送别之时,廉颇提议如果三十日不返,则立太子为王,赵惠文王也应允了。在渑池的宴会上,蔺相如无疑又是被后人塑造成了有大无畏气魄的英雄,而宴席的主角——战国末期的两位雄主则被臣子掩去了光芒。赵王被秦王要求弹瑟,只能乖乖弹奏,是出于秦国实力更胜一筹的背景,无论是为了个人还是为了赵国,他都只能忍受一时屈辱。而课本中描述的,秦王被要求击缶的时候勃然大怒,但是最后还是拉下脸来敷衍地敲了一下,也同样是出于对大局权衡利弊之后的决定。渑池相会,蔺相如要感激幸好碰上了个还算头脑清醒、没有乱来的秦王,也同样要庆幸当时的秦国确实没有压倒性的优势,不然他决不能以这样激进的方式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在公元前276年到275年里,廉颇又先后攻占了魏国几座城池包括后来被秦国觊觎的几。
在赵惠文王最后的时光里,秦国依然在锲而不舍地骚扰攻打赵国,在赵惠文王三十年,秦昭襄王因为不满赵惠文王撕毁盟约、不给城池,而发兵攻打阏与。这次临危受命的是赵国另一员大将赵奢,他利用地形等有利条件,最终竟然大败秦军,于是便有了后来武侠小说里常说的“狭路相逢勇者胜”一说。此后,秦国不甘心,又去掉头攻打几,被廉颇大败。
在公元前266年,赵惠文王与世长辞。应该来说他是相当幸运的,有父亲留下的丰厚的基业,自己也知人善任,虽然战国末年的赵国,北有虎视眈眈的匈奴,南有强大的秦国,但是在他在位的33年里,赵国的实力依然强大,即使是拥有白起、蒙骜这样悍将的秦国也不敢轻举妄动。
然而,就在赵惠文王谢世不久之后,他年轻的继任者赵孝成王就碰到了几乎可以称为灭顶之灾的一战——长平之战。和他死磕了一辈子的秦昭襄王依然健在,这位六十多岁的雄主,以青年将领王纥打头阵对战廉颇,后来使用反间计让赵王换上了马服子赵括,又暗地里换上了战神白起,压了大几十万兵力到了长平,甚至在战争最后僵持阶段,亲自押送童子兵(他降低了招兵年限,才凑出几千兵力)到长平鼓舞士气。这场堵上两个国家家底的豪赌,最终拖垮了赵国的有生力量。
番外:大将廉颇是一位很传奇的人物,在战国四大名将里,只有晚出场的秦将王翦是寿终正寝,家室安好的,其他三位的结局都比较悲哀。廉颇在赵惠文王前期就出名了,在赵惠文王任上,廉颇风光无限,这是他最开心也最得意的几十年。赵孝成王上任后,开始有意疏远前朝旧臣,更多倚重公族,于是廉颇,连同蔺相如都被疏远了。只是蔺相如当时已经病重,不久就过世了,而廉颇身强力壮,甚至在长平指挥了几年。长平的失意和刻意的疏远让他悲哀,而赵孝成王过世后,新一任赵王直接弃用了廉颇,不得已,一代名将去了魏国,但是依然无人赏识。后来,赵王在被秦王一顿胖揍的时候想起了老将廉颇,于是就有了“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这一问。最后,廉颇去了楚国,在寿春溘然辞世。可能对于这位后半生漂泊不幸的老人来说,最后唯一的幸运就是不用亲眼看到母国被秦王嬴政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