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次遭遇“被河蟹”,写片言有了些怕井绳的畏葸,思维也难以舒展。今还是重发一篇吧!
黎化片言之617
……也许,我真是遇上了文字障。
佛云不可说,也就不去说。
想到了佛门的"拈花微笑":
灵鹫山法会,佛祖手拈一支鲜花一言不发。众僧莫名其妙,不解佛祖何意。唯弟子伽叶破颜微笑。
此时佛祖发话了:我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
这一故事,为禅宗开山创派的元始说之一,是禅宗以心会意的根本法门。
由佛祖拈花起,至伽叶微笑止,完成了一个认知的过程。
细加品味,这故事如武夷山岩茶,历经数次冲泡之后,依然余味悠悠。
禅与语言,玄妙而有趣。拈花一笑,是智慧的闪光,灵感的捕捉。若从语言上去探求,也就失去当下明了的机会。
语言,以概念表达,属间接性的逻辑性描述;而禅悟,则强调感觉性的当下直觉。说,又不可说;说的是不可说,不可说又在说。此中奥妙,若无慧根,便只能感到"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了!你定要追问到底,我怕是只能以禅语回答:且撒尿去!
禅的思维,称为沙门法眼,强调的是悟性而非理性。虽不属形式逻辑,却处处体现出独特的辨证思维。
我们无须知道伽叶悟出了什么,但可以想像其微笑如春风和煦。心领神会之间,师徒也就完成了愉悦的交接。于是佛祖高声宣布:诸如此等,付嘱摩柯伽叶!
《五灯会元》载:一尼姑常诵读《涅槃经》,一字不识的六祖慧能为她解说其义。尼姑为之奇怪,慧能微微一笑,说:诸法妙理,非关文字。
显然,慧能已达伽叶之灵光独耀的境界。如果将禅理形诸文字,将感知转换成语言概念,也就没了禅宗的顿悟了。
创造性是禅的生命力。如何才能摆脱束缚?唯有使个性彻底解脱。故,高僧一般说来都是十分豁达的。
既然禅选择的是直觉思维,也就超越了我们认识世界的平面及范畴,因而常常为我们难以理解。如:张公吃酒李公醉,一寸龟毛重七斤,芥子纳须弥等等,我等凡夫俗子,慧根有限,怕是此生都难以参透其意了。
2018.2.2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