诞生偶然
大背景是1992年邓爷爷南巡讲话后,奠定了中国继续改革开放的总基调,给中国民营经济的继续腾飞注射了强心针。1998年小马哥在在深圳创办了腾讯,动机来自他人成功的刺激。这个他人是同为站长的丁磊,依靠开发出的中文免费邮箱系统,在短短一年内,财富实现了跨幅度的增长,成为当时为数不多的百万富翁。
“对比”这种内心变动很神奇,尤其是出现了“我和他起点差不多,为什么他突然就比我好这么多?”的感叹时。这种发问能够促使人快速做出决断。从另一方面看,“交流”是十分重要的信息来源,尤其是和身边人的交流。在丁磊的成功的激励下,小马哥联系身边的相识,决定创办“腾讯”。
产品设计
小马哥对自己做应用的能力很自信,曾经在老东家的公司开发成功过股霸卡,刚开始针对寻呼机开发的应用软件,小马哥也有了很完善的思考,只不过时运不济,销售时遇到了寻呼机被不断取代的大趋势。如果说小马哥成立腾讯时带有一股冲动,但是从刚开始的业务进展能够看到,其实也经过了认真的思考和准备。
QQ应用来源于以色列人开发的ICQ,当初是作为竞标国内一家公司的仿制需求,但是因为公司资历太浅、无奈落选了。在小马哥的建议下,公司作为业余项目进行开发。仿制开发时,进行了两处有效的本土化设计:
1 将用户内容和联系人列表从个人电脑移到服务器上,照顾国内大多数人在网吧上网的环境,保证注册用户使用产品时,不受上网电脑不固定的环境影响。
2 精简软件体积,在低带宽的国内,仍然可以让人很快下载软件。
这种本土化的意识和实践能力,开创了国内互联网时代的先河,就这一点儿,可以看出腾讯诞生时就带有的“注重用户体验”基因。加上ICQ和其他类似产品并没有受到运营人员的重视,QQ就像一条本来设想应该在水缸里的小金鱼,很快就跳进了大河中。
业务拓展
QQ用户很多,但是却没有盈利途径,从电信公司分离业务成立的移动,为了拓展业务开放了短信合作商的业务,QQ利用该业务,引导用户通过短信注册,然后通过发送增值服务的短信给用户,很快实现了财务上的扭亏为盈。
由公司同事讨论吃午饭时建立饭友团的事情激发灵感,技术人员开发上线了QQ群聊的功能,让QQ的活跃度大幅提升。产品人员闲聊间注意到到韩国一个付费购买虚拟道具的网站,深入调研后,推出了QQ秀的增值服务,误打误撞打开了QQ增值服务的大门。这两件事,一个是技术人员驱动,一个是产品人员驱动,能看出二者都能够给产品带来巨大改善,而资历高低论在产品进步的路上是有害的,平等身份下直接沟通交流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收益。
允许冗余
有了增值服务带来财务改善的硬实力后,腾讯开始进军网游,在上海组织一队人马购买了韩国当时画面炫丽、设计完善的《凯旋》,但是受限于国内技术积累和网络基础设施太差的环境,陷入了汉化时间长、卡顿问题解决困难的窘境,最后铩羽而归。后来推出的QQ游戏大厅,从精细打磨益智小游戏入手,很快获得了用户的认可,后来推出的《穿越火线》、《地下城与勇士》更是一度风靡全国。如果没有前期积累的失败经验,后面游戏业务顺利的开展是不太可能的。
称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车票——明星产品“微信”,也是在腾讯内部几个部门几乎同时立项成功,通过内部的赛马机制竞争,脱颖而出的产品。一个运行的公司,不是一台计算机,内部每一个零件都在精准运转。应当允许一定程度的重叠和浪费,就像润滑剂一样,能够激发公司的活力,进而不断地新生。
不断进步
在产品设计上,小马哥是一个优秀负责的产品经理,为了产品的改善和优化,不断督促他人尽量快的迭代,被内部人士冠以“邮件狂人”的称号。每一次迭代,对人来说,是解决和完善需求的进度;对产品来说,是适应市场变化的进步。
在公司战略上,腾讯由于不设边界的在线生活定位,从QQ游戏大厅产品开始,模仿并抢占了大量其他互联网公司的业务,引起了众多创业者的愤怒,其中以3Q大战为标志,达到了愤怒的顶点。怒气满胸的众人没有太在意是非曲直,基本都先入为主的认为“错在腾讯”。这件事情过后,腾讯开始改变,先是主动接受大众批评,然后转变到以“开放与分享”为原则、以资本和流量为方式的战略上。市场是不断变化的,遇到困难,就要想办法解决,“先接受批评,再实际行动”是一条很可取的方式。
最后
读完吴晓波老师的《腾讯传》,内心对腾讯感觉十分神往,其以数据为评判标准、围绕用户完善服务,进行增值的产品设计、对互联网深思后的方向抉择、不划分边界的业务进击...,都让人感觉到它一直前行在路上,在这样落子成树的森林环境中,何愁找不到使力气的地方呢?
未读该书以前,不懂得腾讯盈利的来源,现在对互联网“用户第一、流量无价”的理解更加深刻。腾讯“连接+内容”的战略定义,清晰地树起了企业的自身使命,相信腾讯在伟大的马总的带领下,继续扬帆前进、劈波斩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