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今天看到朋友圈转的这么一篇热文,标题几乎闪瞎我的眼睛。现在的媒体人,为了流量,真的已经到了快要脱掉底裤来博眼球的境界了,让我忍不住又想来逐段逐句的注解了。(用自己的思考解读热文已经成了我的一个习惯了,我不想总是被这些热文激动的带进沟里)
唉,说来说去,不就是想博点流量,找点大家共同的痛点吗?浓墨重彩的渲染了那么多段关于孩子写作业,家长焦虑的场景,而最核心的内容(强调学习习惯培养的重要)却放在最后那一小块的地方。估计焦虑的家长们没等到看到那里,就已经焦虑的做了决定了。作为一个粉丝众多,又是做教育的大V,这样真的好吗?
同样的材料,作者不同的导向,可以做出味道完全不同的两样菜来,这就要看作者的三观,良知和发心了。
02
什么算“零起点”,什么不算“零起点”,难道就是作者极尽所能渲染出来的,充其量只能算是“拔苗助长”超前学习的小学一年级的内容吗?这个定义本身就有问题,视野未免太窄。
如果按照作者说的,为了不零起点起跑,每样东西都得提前备粮,那么,请告诉我,人生真的只有这一条单线跑道吗?是否所有的困难都能通过提前备粮去遇见和解决?就靠提前备粮,我们就能获得勇往直前,不断战胜困难的能力了吗?
照作者浓墨重彩渲染的那样,那些导致家长们按耐不住的焦虑和狮吼,都是因为没有提前储备好粮食。可是人生总会有这样那样未知的困难,你有信心总能提前准备好所有的东西吗?做不到你就必须得焦虑得狮吼,这又是哪个环节出问题了呢?可见得,提前备粮真的有那么重要吗?还是别的一些东西更重要呢?
如果不能的话,那遇到不可避免的暂时性(作者又企图渲染出持久的氛围)的“跟不上”的困难时,孩子靠什么去“跟上”?
作者放在犄角旮旯那一点篇幅写的“习惯”是有用的,问题是,能够帮助孩子自觉自律的养成这些习惯的,往往都不会是被这样的文章吓出焦虑的父母。
因为,焦虑会让我们丢弃我们的自主思考和创造力。焦虑会让我们只看到自己的焦虑,而看不到孩子实际面对的困难和好的解决办法。焦虑只会让我们的态度变得难以接受,让孩子更讨厌学习。
学习分为有意识的学习和无意识的学习,后者往往靠言传身教,对我们的影响更为重要。
焦虑的家长传递给孩子的只能是焦虑,还有对抗,孩子能学到如何看待困难的积极态度吗?No。能学到解决问题的能力吗?No。
习惯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养成的。在养成习惯的过程中,如何让孩子更喜欢这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收获爱、勇气、自信和强大的内驱力,而不是让孩子讨厌这个过程,离开外力就恢复原样。这恰恰需要不焦虑的家长。
只有当家长放下焦虑时,才能真正看到眼前这一个孩子,他的需要,他的优点,还有适合他的路和方法。因为只有你,才最了解自己的孩子。为什么一定要水里的鱼去像树蛙一样学习爬树呢?就算是要它学爬树,你这个教练也得付出不一般的心思努力才行,靠吼叫焦虑就想做到?我表示对您的决心肃然起敬。
03
比起提前备粮,如何看待困难和解决困难的能力更为重要,毕竟,每个人的生活里总会面对各种各样的困难的。谁说写作业写不好就一定得气急跳脚,有游戏力的家长,就能学着孩子写的歪歪斜斜的字,一屁股坐地上夸张的搞笑,把对孩子写字的指责变成一个大人孩子捧腹大笑的事情,让孩子在开心之余,得到大人的情感连接和信任支持,打破那些情绪对抗造成的束缚,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再加以鼓励,让孩子建立自信。
唯有发自内心的爱,力量和自信,才会是驱动一个孩子不断战胜困难的动力,并且在此过程中获得更多的信心和力量。
如何让孩子内心有爱,有力量,有自信,比如最重要的“看见”和“鼓励”,作者说了吗?我好像找不到。我只看到最后她说了一句“可是在花园里长大的宝宝,只知游戏玩耍的小baby,怎么去面对社会?只有快乐和自由的教育是不是也算一种残忍?”
好吧,这么说也难怪,没有游戏精神,体会不到游戏对一个孩子的作用不是您的错,谁让您是只注重流量的大V呢?
但是这句话不由得让我细思极恐,那就是,一个做教育的大V,如果都不知道游戏和鼓励对于一个孩子有多重要,她真的了解孩子吗?
我们从小学习的东西里,教给我们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太少了,几乎一点都没有。所以焦虑才会如此容易传播。老年人传播保健焦虑,年轻人传播挣钱成名焦虑,父母传播育儿焦虑。整个社会就这样变成一个充满焦虑的社会,还哪里会有心思关注到真正的需要和那些朴素的美好呢。
下面就是注解过的原文,括号里的是注解。(当然,非常欢迎您对我的注解再加以自己的解读,这才是批判性思维的精神)
01
幼升小一到,父母立刻自动划分为两个阵营:哪个学前班好,要不要学拼音,20以内算术题过关了够不够使……,不用问这是鸡血爸妈;还有一类“心特别大的”:哦,急啥,不是说可以零起点入学嘛。。。
(呵呵,之所以分为这两大阵营,大V们推波助澜的帮忙功不可没啊)
零起点入学,是好心,但是好心未必成好事,因为真的很!不!现!实!
当别人都抢跑时
你零起点就等于裸奔
(人生就这一条单向跑道吗?能一辈子都在抢跑中吗?你累不累啊)
米粒妈上海有个表姐,亲生的表姐哦。两口子一个是IT高管,一个是律师事务所的合伙人,工作忙到飞起,根本照顾不了孩子。
我二姨退休前是幼儿园老师,有如此高配版的姥姥,他们当然放心,孩子1岁以后就跟着姥姥回老家了。
姥姥觉得自己是二合一的,既是姥姥又是幼儿园老师,所以连幼儿园都没让上过一天, 跟我在一起就是最好的幼儿园啦。
(没有在幼儿园集体环境中生活,缺乏人际互动中产生的各种挑战和解决困难的机会,我认为倒可能是后面孩子“跟不上”的关键所在)
结果呢,孩子到了6岁多,除了画画,以及能不怎么规范的弹几个小曲,啥也不会。26个字母认不全,阅读、写字、算术等于没基础。
就这样,天不怕地不怕的回上海读小学了!
孩子读个小学,马上就给我表姐当头一棒。魔都最好的小学都是民办的,但是肯定进不去啊。其实他们两口子收入一点儿也不低,完全支付的起最好的民办小学,可是孩子不给力。
面试那次,我表姐说她简直囧死。老师看她,看孩子的眼神,完全就是“你们是来搞笑的吗?”无奈,只好进了一所还凑合的公办小学。
(面试不上真的是只是因为基础知识不够吗?很多妈妈都认为考不上真的是孩子认字量只够500不到1000,数学只会100内加减,速度不够快,于是一传十十传百的把这样的焦虑传给更多的父母,造福了无数培训机构)
我姨妈还是坚持认为,学龄前就是不应该学,学多了不好。你小时候就啥也没学,进了学校,不是成绩一直很好吗?
可是时过境迁,三十年前成立的观点,放在今天是要被打耳光的。那时候大家也都不怎么学,都是零起点,老师也是从零起点开始教。起跑线是一样,就比谁肯跑,谁跑得快呗。
可现在不一样了,大多数人都不是零起点,都在抢跑,差别只在程度上。老师虽然也从零起点教,但是进度、侧重和难度,别说零起点,起点低的孩子都不一定跟得上。
(这还是得归功于您这样的流量大V们传播扩散焦虑的功力啊)
我外甥女上学没几天就变了:每天放学回家先哭一场; 然后做作业时再哭一场,不是因为不会做,而是因为根本不知道有什么作业!
原来,老师把作业写在黑板上,让小朋友记下来,不认识的字注拼音。别的孩子多少连猜带蒙地还能对付过去,可怜我小外甥女,简直就像看天书。后来,每天接孩子时,麻麻还附带一个重要任务,在路上截胡同学,挨个儿打听今天有什么作业。
(孩子遇到困难,却不能借助老师同学的帮助,这里我看到的最大的困难不在基础知识的欠缺,更在于是人际交往,你也是和我一样这么认为的吗?)
老师是隔几天就找我表姐聊一回,英语、数学、语文各科商量好似的,轮着找。都是学习的问题:什么字母都不会念,课堂作业太慢,口算不达标,拼音一塌胡涂。
略感安慰的是,老师在群里发通知谁的家长放学留下时,不点名,只写一串孩子的学号。
我表姐可能是唯一的,不用费力一个个去找学号的,因为每回必中。
可是后来,随着孩子们慢慢适应了,这个学号的队伍越来越短了。但是总有一个忧郁的数字仍旧屹立,甚至有时还独领风骚。
(大人的心态决定对孩子的态度和方法,这样的态度和自我暗示,不难想见辅导孩子时会有啥积极的态度了。想要有创造力的帮助孩子跟上学习的办法?你觉得可能吗?)
这种痛你们懂吗?
(终于说到重点了,搬好板凳,等着您可劲儿的渲染吧,要不怎么是大V呢?)
时间长了,老师也不耐烦了。有时遇到老师心情不好,老师早更了,说话就会很难听,很难听。每回被老师虐完,表姐都觉得生无可恋,压抑悲催到了极点。
(态度啊,自己的三观在哪里?被老师说一说就生无可恋了?算了,人生那些要面对的无数困难,以及从对待困难中可能获得的宝贵三观,您就歇歇吧。)
“唉,不仅远远落后,感觉是在裸奔!”
“告诉你,千万别零起点入学,那是作死!”
说到最后,她总要这么来一句。
02
一门功课落后还可以追
门门都落后真的很丧
米粒每个周六上午要上一次绘画课,由此我认识了同班的成成妈。
她每次一进来,身上总是挎着一个大包,两手还拎着一大一小两个成套的保温袋。孩子也是书包水壶挂了一身,光他们俩的包,就占了大半个沙发。
每回一下课,成成妈就连声地催:“快走快走,别耽误时间,动作快!”
一看就知道,这是一位领着孩子四处转场的妈妈。上午的绘画课一结束,立刻转战下午的高斯数学,午饭都来不及好好吃,一大一小两个保温桶解决了母子俩周末的午餐。
我一见她行色匆匆的身影,就有点坐不住,人家整个下午都在教室里解题,我们却全泡在游泳池里了,这样真的好吗?
我倒想让米粒将来靠脸吃饭呢,可他实在没这条件啊!
“我真佩服你啊,太不容易了,孩子也够给力的,这么努力。”有一次,我忍不住跟成成妈说。
“唉,没办法啊,我也不想这样。成成入学前,我们没弄过他学习,基础一直没打好,现在二年级了,门门都要补。这学期又加了语文补习班,感觉数学还好一点,多做题就行,语文不行真的很难搞,没办法又给他报了阅读课。两天都排得满满的……。”
壮壮妈还说,因为没时间,打算把绘画课给停了, 可是一想到这是孩子唯一的爱好了,又不忍心。
是啊,要是门门功课都落后,都要补,整个周末都用上还不见得够呢。上午、下午连轴转,才8岁的孩子受的了吗,学习效率能高吗?
其实转场赶着上课的孩子也不少,但是补差和提高是两种心理状态。奔着提高成绩去的,身体虽累,但精神上还是开朗的。可是补差就不同了,落后太多的孩子就像背了沉重的包袱在前进,走起来更艰难,不仅身体累,心更累。
如果孩子不愿打这样的硬仗,妈妈再拼也没有用。
(同意,这一句才是是您想表达的吧?为了那一点流量,前面弄那么多笔墨,还有多少人能淡定的读到这里啊,这不是舍本逐末吗?)
反正学习这事儿,早晚都得鸡血,您还不如早点开始呢。学龄前就启蒙,反而不功利。因为那时候孩子还小,没有学习压力,家长心态也好,更能接受寓教于乐的方式。一边玩一边学,慢慢地就培养出兴趣了。
明明是学有余力,才能提高成绩嘛,才有发展兴趣爱好的闲暇时间,不对吗?零起点入学,根本就是劣势啊,凭什么孩子一入学就让他过得这么丧?
(网络文化就是被你们这些流量大V给弄的这样无词不用的。究竟什么是“零起点”,咱们得好好说道说道,不能总这么混淆视听)
03
孩子零起点
妈妈更焦虑
我有个发小,也是“零起点“的信徒。因为她自己从小智商高,学习不费劲,心特别大,没把儿子的学习当回事儿,也是裸奔着进学校的。可是,基因也会突变,恰恰儿子的智力不像她。
一年级成绩不好,她还沉得住气:男孩子嘛,不用着急,一两年就赶上来了。妈妈无所谓,孩子也不在乎,结果三年级了依旧倒数。
我发小终于坐不住了,从三年级起开始每天陪作业。“不就小学那点东西嘛,抓一抓就上来了。“
那时候米粒还小还没上学,我听了她的话还懵懂地点了点头。要是搁现在,我马上就跳起来,指着她的鼻子:“姐姐,你活不到下一集了!“
(根据您是大V的背景,您这段演技值得鼓掌。那么轻易的扛不住焦虑的人,早放弃写作了,做不到大V的)
过来人都会知道,接下来将会发生什么。就是在忍,咬牙切齿地忍,忍无可忍手撕孩子这三种之间无限地循环播放。因为学习实在太烂,孩子被打得很惨,母子关系再好也经不起吼作业的考验。
(可劲的渲染吧,这里一定写的很过瘾吧,不这么强调“撕”的那面,怎么击痛点挣流量呢?)
妈妈吼作业吼到咆哮,吼到劈叉,其实和孩子的学习情况是成反比的,成绩越烂妈妈越焦虑啊。
有时我想,如果米粒门门功课都落在后面,我肯定也会吼他,也会下手打他,因为我是个妈妈,没有妈妈能接受孩子笨。
(人都是全能自恋的,包括不能接受孩子比自己弱,说的真没错。大V也莫过于此啊。有天赋的孩子你不教,人家也一样厉害,给你个普通娃,你也像阿甘的妈妈一样激发出他全部的潜能来,这才叫本事)
之所以,小学一年级时他数学落后,我没吼,还能比较理智的去学数感、研究蒙氏数学教程,是因为他的英语和语文都没问题,我完全不用担心。从精力上和心理上来说,只有一门成绩不好,这是我和孩子都能承受的压力。所以,大人孩子都不会太焦虑,能够理性地面对问题,这才有利于提高成绩。
(说明没遇到困难不焦虑的时候,战略战术上都还能比较理智的思考。问题是,遇到困难时,如果我们也做到不焦虑,不也能理智的思考解决办法吗?所以,最大的问题恰恰在于大人的焦虑本身啊)
一年级刚学拼音时,有些没有基础的孩子,猛的一下又是拼音又是英语,真的很晕。一做作业,不是把英语念成拼音,就是把拼音搞成英语。纠正N次都弄不清,这不是傻子吗?妈妈的血压直线上升,孩子一害怕,连会的都能做错了。
(所以需要大人们的态度和方法啊,一焦虑起来啥创造力的方法都想不到了)
零起点,相当于把父母和孩子一开始就放在最严峻的学习环境下进行考验,既然多数人是经不起考验的,你又何苦呢?
(又来耸人听闻了,这就算严峻啦,你说说,你的人生哪道路口不比这点拼音算术难?)
04
比什么都不学更糟糕的是
学习习惯也零起点
我听很多妈妈都说过:做错没关系,不会做也没关系,我不吼你,毕竟刚上学,只要肯学就行。可是一做作业就发愣、入定,玩橡皮,浑身痒,从8点磨到9点,再磨到10点,上课也不专心,不是说话就是做小动作。这绝对不能忍!
(你去试着模拟一下孩子的动作和表情,比如他们发愣的样子,夹着肩膀弓着背的样子,你就知道了孩子感受和需要了,就能看到他遇到的困难了。站在岸边远远的伸个棍子让孩子自己爬上来,换了你在水里,你就会知道孩子的感受和需要了。)
说的非常对啊,其实妈妈真正担心的还不是成绩,而是学习态度。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才是根本性的问题,哪怕你现在成绩一般,可是能专心听讲,认真作业,不会的肯下功夫弄懂,有这点态度,将来学习不会差的。
(学习态度和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养成的,指望立个规矩孩子从此每次能做到,那得生的是神娃才行。)
然而大家忽视了一个问题,专注力和学习的意志力、上进心、学习兴趣,这些东西和英语、数学一样也是需要花时间、花精力培养的。不是说,孩子跨入校门,到了年龄,就自动获得的。而且,我觉得培养这些品质,花的时间可能更多。可以说,从长远上看,是学习习惯的差异,决定了大多数孩子的成绩。
(学习习惯也不是一朝一夕养成的,培养学习习惯的过程中,能不能让孩子产生发自内心的驱动力更重要)
确实有些孩子没怎么学,一开始落后,但后来赶上去了。因为这部分孩子,人家的学习习惯不是零起点,甚至培养的特别好,这样才有可能赶超。(我相信,这些学习习惯不是靠父母的狮吼出来的,缺乏内驱力的习惯最不能耐久了。父母的焦虑和狮吼是内驱力最大的“杀手”)
但是,话又说回来,学习习惯也是在学习中培养出来的,如果你真的一点儿都不学,那么培养学习习惯也是一句空话。
(学,怎么不学,但不一定都是学提前扒来的小学书本上那一点东西。我们每天通过都在有意识或无意识的学习中。买东西算钱是不是学习?和娃天马行空编故事是不是学习?学会看待老师的批评是不是一种学习?妈妈给孩子道歉刚才没忍住狮吼,并邀请孩子帮妈妈想办法克服,是不是一种学习?)
05
最后孩子入学前到底应该配个什么样的技能包,我给大家几点建议:
首先,从两三岁起就应该注重培养专注力,这是孩子将来念书最最核心的能力了。
其次,根据孩子的兴趣、思维特点,至少针对一科给孩子启蒙。英语、数学、阅读都可以,主要看妈妈的条件和孩子的特点。
(这个我同意,快乐童年不是啥都不管,只让孩子看电脑平板。亲子启蒙非常重要,父母如何陪伴会影响孩子对于学习的态度和看法)
如果说,只能有所侧重的话,我个人偏向阅读和英语。年幼的孩子都在语言敏感期,英语学起来不费劲,自已教也好,上兴趣班也好,只要坚持都能收效不错。这个时候不学语言太可惜了。
阅读呢,恰恰相反,耗时长,见效慢,但是对孩子的综合能力的培养是最棒的,所以值得花功夫。到了上学,你就知道有多管用了。可是,如果我们到了小学一年级再去抓,就算抓得好,也得两三年才见效,确实有点吃亏。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放下焦虑,方法得当的话,小学开始学根本不是问题)
以上就是我的建议,说句良心话,零起点真的是个误区。
(呵呵)
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有个快乐的童年,永远轻松愉快,天真烂漫,我也想的要死。我做梦都想,米粒不要长大啊,永远这么可爱,像花园宝宝一样,白天在鲜花绿草间玩耍,晚上在大海星辰下安眠。
可是在花园里长大的宝宝,只知游戏玩耍的小baby,怎么去面对社会?只有快乐和自由的教育是不是也算一种残忍?
(细思极恐,一个不知道游戏对于孩子是多重要的教育界大V,您真的懂孩子吗?您不知道,游戏恰恰是孩子天生最喜欢的“语言”吗?试试放下那些焦虑,和孩子一起通过游戏培养习惯和态度,你会发现,游戏不仅带来笑声和快乐,更能激活孩子天性里的勇气和合作)
没有约束是自由的,但还有一种自由是而不断地突破自己,超越自己,发现一个更好的自己,我们要让孩子拥有这样的自由。
(再问一句,这个“自由”在哪里,就是通过提前备粮得到的那一点点空间吗?)
轻松舒适是快乐的,为了梦想努力奋斗,在青春的舞台上为自己感到自豪,在困难中获得成长,这种快乐才是人的快乐,大写加粗的快乐!
(家长要做的,恐怕不仅仅是帮孩子提前备粮这点事情,更多的是要帮孩子在面对困难时,想办法帮孩子感受到爱、勇气、力量和自信,这些恰恰是这篇文章想要感染到的那些焦虑中的父母无法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