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万维刚问了熊逸三个问题,熊逸做了回答。这回熊逸问了万维刚一个问题。
熊逸:
说精英,谁是精英?
如果按照万老师的标准,精英和普通人真正的差别在于思维模式的不同,那么菜贩子肯定不会认同这个结论。菜贩子的标准是,买菜不还价的人才是精英。引申一下,掌握核心资源的人,才是精英。换言之,上升到社群中排序前列的人,才是精英。
争做精英,难道不是争夺食物链上更高的排序吗?即便人人都有金山银山,但首富只有一个。一个人的排名越靠前,应对役使与灾变的能力就越强。马斯洛需求层次的最高一级,自我实现需求,仅仅是低级需求的华丽变种。
万维刚:
如何看待普通人对精英的理解,其实这个问题就是读书和精英有多大关系,到底读书有啥用。如果读书有用,为什么有些书读得很多的人混的不好,而有些混得很好的人根本不读书?
一,食物链、智识链和幸福链。
一个人在食物链上的排名不是自己能够决定的。家庭、行业、运气等因素都很重要。食物链的逻辑不是谁努力就能占据好位置的。
智识就是智慧和见识,智识链没有食物链那么厉害,但是高下之分也很明显。还有幸福链,既不追求富贵,也不追求见识,只过好自己的小确幸。
在所有的维度中,智识最值得追求。对精英的定义,应该看智识的高低。智识比较可控,读书是提高智识水平的一个最简单的方法。
二,自由、代价和大事
食物链排名是个正反馈的游戏,正反馈游戏像吸毒一样,排名越高的人,需要的剂量越大,最终必然失望。这是排名的代价,需要非常辛苦,付出很多牺牲,才能提高排名。
智识分子,不该一味追求食物链排名,还可以追求自由。自由技艺,是一套统治者“拒绝被统治”者的学问。自我实现,是食物链和智识链在高度上统一了。最有意思的人生就是找到机会去做些大事,既能感到幸福,又能顺便提升食物链排名。智识,特别有利于做大事。
三,算法和复杂
成功学的书,是专门研究怎么提高食物链排名的。如果只读这类书,最高境界就是活成了一个算法。给一个任务,知道怎么完成。心中有目标,知道怎么实现。知道各种激励自我和自控的手段,非常有效率。但是你是一个工具,因为你只会“执行”。
算法和精英有本质区别,精英有决策权。决策,是没有人告诉你该怎么办,没有固定算法,没有已知的对错,这个时候你怎么选择。
菲茨杰拉德有一句名言:“检验一流智力的标准,就是看你能不能在头脑中同时存在两个相反的想法,还维持正常行事的能力。”遇到一个具体事情怎么办,没有固定的行动指南,必须参考两方面的道理,自己决策。
我的评论
简单的说,熊逸老师问:什么样的人,才算是精英?万维钢老师答:有智识的人。
如果只追求的食物链上的排名,代价比较大,而且最终也不过就是活成了一个算法。万老师的回答,最终的落脚点落到了决策权。头脑中拥有存在,同时存在两个完全相反的想法,如何决策?
这不禁使我想到了《奇葩说》。这个节目是关于辩论的,有一些专业的辩手,无论是站在正方还是反方,都能说出一番道理来。这不正是头脑中存在两个完全相反的想法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