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读奇葩说团队出品的《小学问》,里面有个章节讲到了自律,重新刷新了我对自律的认知。在此之前,我对自律的理解,一直存在着两大误区。
- 自律是成功的原因。
这个误区在于因果倒置,自律是一系列正确自我规划的结果,也就是说,并不是先自律,才能做正确的事;而是先做正确的事,才能成为一个自律的人。如果指望着自己凭空先有“自律”这项品质,然后再来相应行动,就会永远停留在空想阶段。
比方说,我经常觉得自己有拖延症,之所以不能及时完成工作,管不住自己,都是它在作怪。可是,我在给自己找到了一个所谓的原因之后,并不能根本解决问题,该拖延的还是会拖延,这反而固化了我的自我认知,降低了自尊水平。当把所有的症状都归结到这个原因时,就会抱着一种“如果不能找到对症下药的解决方案,那就什么都做不了”的心态,这本身就是一种拖延。
所谓的“拖延”、“自律”,只是结果而已,不是原因。真正的问题,不是缺乏自制力,而是内心深处缺乏动力。如果不往内部去分析自己的心理动机,反而往外部去锻炼什么“自控力”,治疗“拖延症”,那就是选错了路径。
因此,不要轻易说自己缺乏自律,这不但不能帮忙解决问题,反而会给我提供逃避的接口。真正的要做的,是把“自律”当成一个结果,把重点放在“强化改变自己的欲望”和“找到内在驱动力”上。
拿健身为例,很多人在健身的时候会因为不能坚持感到自责,为什么别人能每天抽出30分钟锻炼?为什么别人晒的步数每次都比你多?他们的挫败感,更多的是来自于他人,他们的自律,其实都是他律。真正的自律都是从自己的内心渴望出发的,比如游戏人健身是因为他们死不愿意接受自己是个胖子,有些人健身是因为喜欢户外的空气和风景,有些人是因为要保持充沛的精力应对高强度的工作。这些选择没有高下之分,就只要是源自内在的驱动力,就是最好的。
所以,静下心来仔细想一想,我究竟喜欢什么?我到底想要什么?未来一年我希望自己处于什么状态?未来三年我希望自己过上什么样的生活?把这些问题想清楚了,就能从自己内在驱动力最强的事开始,使自己一步步变成一个自律的人。
- 自律,就是要对自己狠一点。
这个误区在于把“自律”和“他律”混淆在一起,希望像驯兽师靠皮鞭和食物训练狮子钻火圈意义,靠惩罚和激励来自我驯服。首先,对自己下狠手毕竟是比较困难的,其次,人的意志力总会松懈,特别是在那些需要持之以恒的事情上,稍不留神,瞬间就会打回原形。
所以,自律不是怎样励志,而是积极心态的科学构建。
很多人在改变自己的时候,遵循的是“do-have-be”模式,觉得自己某方面有不足,那就首先想要去“做”写什么,来“得到”什么,最后“成为”什么。可是,如果不事先想清楚你要成为什么样的人,那你即使做了很多,也是事倍功半。
举个例子,就拿减肥来说,一般人的顺序是:
- 我想要减肥。(do)
- 我想要健美的身材。(have)
- 最终,我想成为一个健康自信有魅力的人。(be)
然而,这种对于目标的美好幻想虽然很激励人,但同时也会带给我们巨大的沮丧感,因为be太过美好,反而衬托出do的无力,让我们看不到have的希望,这是因为,你梦想的绝大多数目标都不能给你及时反馈。
美国有一档真人秀,在25万元的奖金激励下,有选手创造过减掉60%体重的惊人记录,可是对14为选手连续6年的跟踪研究发现,其中只有一位事后没有反弹,do和have都有了,但最终和be无缘,只是一个“瘦下来的胖子”。归根结底,问题出现在顺序上,正确的顺序应该是be-do-have:
- 我要做一个有自信,有魅力的人。(be)
- 这样一种人,会做什么事呢?(do)
- 做了这些事之后,你会拥有什么呢?(have)
只有行为模式改变了,你所追求的外在结果也就水到渠成了,反而不需要那么放在心上,这次是达到目标的正确途径。查理芒格有句话说:“想要得到一样东西,最可靠的方法,是先让自己配得上它。”也是讲得这个道理。
这个思路可以用在很多地方,任何一个伟大的目标,都得遵循be-do-have的顺序,俗话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小兵想当将军,不是埋头苦干不怕死就可以的,他得先想将军那样思考(be),想想在这个情况下将军会做什么(do),然后才有资格担任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