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与心理学皆是研究人的学问,两者共同关注的也都是人的发展。为师者学习心理学,能更好的了解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也使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更高。《教育中的心理效应》似一场及时雨,为师者、父母提供了一份智慧背囊。现就第一部分《教学中的心理效应》中的与记忆有关的内容浅谈所思所感。
在学习中,记忆力无疑是一项加分技能。有了强大的记忆力,就有了一个满满的智力库,能唤醒我们身上巨大的潜能。古今中外,许多杰出人物皆以其惊人的记忆力获得了非凡的成就。作为教师,理应了解与之相关的心理效应,帮助儿童高效记忆。以下三点使我受益良多:
一、 U形记忆——系列位置效应
神奇的“记忆丸”
系列位置效应告诉我们,要在最重要的时间做最重要的事情,如:教师授课应在课堂的开始和结尾讲重要的内容,合理安排学习材料的顺序;学生在背诵文章、单词时可变换开始位置,每次学习的时间不宜过长等。
二、虎头豹尾——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
首因效应即第一印象。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开学伊始,作为新接班的班主任,为了赢得学生的接纳,尽快与学生建立亲密关系,我先后写出两封信,并为孩子们准备了开学第一天的幸运盲盒做礼物,随后各项班级工作有序推进,也赢得了孩子们的青睐。
新近获得的信息比原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叫近因效应,比如压轴戏最精彩。对陌生人,首因效应的作用比较大;对熟悉的人,近因效应的作用比较大。作为教师,我们应力争给学生留下一个好的第一印象,避免首因和近因的影响对学生有偏见,要全面了解学生,同时还要注意沟通的艺术,安排好语句的先后顺序,以免适得其反。
三、给学生留点空白——超限效应
由于牧师演讲的时间太长,使原想捐赠的马克吐温拂袖而去,这就是超限效应。对孩子盲目的进行许多大而空的说教,只会造成孩子“顶牛”。批评要注意“度”,同样表扬也不能太“廉价”。教育要讲究“布白”艺术,有了“布白”才能产生美感。运用科学民主的方法去建造一架沟通的心灵之桥,让成长中的儿女把父母或教师视作自己信得过的良师益友,从而甘愿接受其教育,使自己的心理得到健康发展。
乘着知识的风帆前行,记忆力便如桅杆。书中珠玑,泛泛而谈;学为人师,化知为行;从心出发,顺势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