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被各种专业课考试纠缠,每天的生活是宿舍——自习室——餐厅——自习室——宿舍,每天见的人除了食堂阿姨就是水房师傅,最亲近的舍友同样早出晚归,每天相聚的时间只有晚上回去后熄灯前的20分钟。这个时间段里彼此也不会有太多话,默默地洗漱,收拾东西,翻看手机,然后上床睡觉。
有时候会恍惚,不知道今天的日期,不知道是周几,入睡前才发现今天跟人类的对话又没有超过十句。背书背到睡着,梦里还会出现“蔷薇科”“十字花科”“白菜软腐病”之类的名词,猛然醒来发现其实才背到“番茄的研究现状”而已。
好久不联系的G君发来消息:好久不聊,最近可好?
我回:一般一般,考试很多。
有考试就不好了,有考试真不爽。呵呵,有他这一句,我感到些许安慰。
G君是我高中同学,为数不多的仍在联系的同学之一。他有复读一年,所以成了我的学弟,我经常以学姐的姿态“教育”他,假装成熟,时不时发表一些自己的“真知灼见”。
我说,很快要毕业了,毕业这个词是我最不想提的。
为啥?因为分离?
没没没,我对这里没感情。
对人应该有感情吧,大学挺好的。
对谁都没感情,我挺绝情的,其实。
……
他给我发来一连串的白眼加撇嘴,以此表达对我这一次“装x”的鄙视。
我对这里没感情,并不是一句玩笑,我挺绝情的,也不是贫嘴,只是三年大学生活教会了我如何离别。
记得刚入校那会儿,在网上看到一篇帖子,大意是说自己渐渐的跟以前的朋友断了联系,大学里也没有交到很多朋友,毕业后又弄丢了一些朋友,最后发现身边没了朋友,感觉很后悔很可惜。当时,我受此影响非常大,感觉人若混到这般地步也是凄惨的没谁了,遂立志要在大学里工于交际,广交好友,勤于微博微信qq的互动,不弄丢任何一个老友。
为实现这两个目标,我活跃于各种校园活动中,什么演讲比赛、辩论赛、征文大赛、图书馆知识问答,甚至五音缺五音的我连校园歌手大赛都有染指,加了一些莫名其妙的社团,“绿巨人”手绘社、霹雳堂舞团、社会主义读书社……可惜的是,我的朋友圈并未盛开得灿烂。好友名单很长滑动几次都翻不完,大多数人也只是一面之缘,心血来潮的小情绪仍旧无人问津,真的很孤单。
新友交往不深,我便把所有情感寄托于老友:给班长的留言是“最近读了什么书啊?刚刚看过的电影感动死了,推荐给你”;同闺蜜抱怨“我的新舍友真让人受不了,这个也挑那个也挑,舍友之间还要勾心斗角,心好累啊”;打给同桌“你姐我要闷死了,少了你在身边供我蹂躏生活太无趣了”……我想让我的老友知道,我很想你,每一个你。只是,得到的回答没有想象中的温情——不好意思啊,我在上课呢;一会儿有社团活动,有空再聊啦;真羡慕你那么闲适,我还在苦逼的做实验呢;诸如此类。
好吧,大家都有新的生活了,那,就不打扰了。我可以适应的,只是一个人而已啊,没什么大不了。
大二开始的时候,已经不会害怕一个人在城市里穿梭,不会盲目的交友,试着做一些有意思的事儿,居然找到了另一种快乐。
参加学长的创业小组,在学校的跳蚤市场租了摊位,七个人在瑟瑟秋风里叫卖,有一种红军过雪山草地的悲壮。同伴均来自不同的院系,彼此不熟,也从未深聊过,从相识到队伍解散分开,所有的交往仅有摆摊时的几句互嘲调侃,别后重逢最多报以笑容,再无其他。这算不算朋友呢?好像不是,用合作伙伴更为准确,可在那一段时间里我们又是彼此最信任的人。
在校外的餐馆打工,每日花两三个小时洗盘子、点单、上菜,餐馆很小,老板负责后厨,我负责在前面招待。他是一个韩流迷,常常在客人少的时候给我普及各大韩流明星和韩剧,说到有趣的事儿他的笑声可以突破天际,客人纷纷侧目,搞得我很尴尬。辞职以后,我再没去过那家店,也再没见过那个老板。这个好像也不算朋友,说是工作搭档才对,但那些日子里的笑声却是那么难忘。
今年的暑假,一个老乡准备做一次暑期实践活动,拉我加入。团队共有十个人,我有一半不认识,认识的也不熟。我们一起相处了三天,同吃同住,一起做调查一起写报告,嬉笑打闹,纵情舞蹈,很意外的没有陌生感。开学以后,路上会偶然遇到,打个招呼say hello,然后各自奔向教室。我们之间,比陌生人多,比知己少,你说这算朋友吗?队友更合适吧!
这些人在我的生活中都没有占据重要的位置,我和他们之间就像客人与客栈,在心里驻足停留了一段时间,事情完结,客人离去,客栈还在那里,等待新的客人入住。
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可能此生我们之间的交集仅限于此。我们之间没有伯牙子期的高山流水遇知音,我们是合作伙伴,是工作搭档,是队友,可这也是另一种友情吧,只不过变换了一种存在形式而已。
很多人长大后说:知音难觅,世上最真只有儿时情。嗯,两小无猜的情谊确是弥足珍贵,不过所谓“知音难觅”,换一种思维看也是不成立的。
小时候,我们对情感需求很少,只要有父母的疼爱朋友的陪伴,再大一些会有同学的互助,老师的关心,只要有这些就好了。那时身边所有人的需求都很简单,朋友之间,你与我真心,我许你真情。你喜欢动漫,我刚好爱看火影,好,我们就是好朋友;你数学很好,我英语不错,你给我讲题我监督你练习口语,好,我们是好朋友。
长大以后,我们生活的圈子渐渐复杂了,我们的身份也多了,同学,学生,朋友,同事,下属,顾客,儿子,父亲……有时候我们往往要同时扮演多重角色,一颗心要分成很多半,给父母以孝顺,给同事以信任,给老板以敬业,给搭档以协作。
这样是很累的,时间被很多琐事占去,然后会在一个不经意间想起:原来已经好久没有约上三两好友把酒话桑麻了。原来,朋友都弄丢了。原来,知音最是难遇。
其实,在现在的生活里,朋友未曾少过,他们只是换了一个称谓而已。他们以室友、同学、同事、搭档、上司、老师等等的身份出现,只等你真心以待。友情从没离开过,只是他回馈给你的东西换了一种形式而已,同居一室的融洽、攻克难题的喜悦、工作中的合作,都是换了新衣的友情。
最近在一本书中看到有关少年友情的解读:
每个寻求自我实现的人,在有限的生命里只能践行一条道路,年纪越大,朋友间的道路分岔越多,渐渐的,情谊只能深埋心底。固守旧情很温暖,但让人裹足不前,勇猛精进必须轻装上阵,但就会不近人情。现在,我们是同类。
同行不如同心,同心不如同志。心同志异,曲径分岔,渐行渐远,这是少年时代的友情都会遭遇的事情。
有些难过,有些悲伤。所以,不要忘记去寻找成年人的友情。记住,它只是换了一种存在方式而已。